新華網山東頻道8月1日電(王海聲)作為全國首個將政府采購擴展到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陽光采購”的縣級市,山東省平度市檢察院積極配合市政府的招投標活動,在細微處著手,于關鍵部監控,加大對招投標的監督力度,真正為政府采購開源截流。僅今年上半年,該院就通過臨場監督等方式,提出了24個廢標建議,全
部被政府采購中心組采納。
在最初介入政府采購招標活動時,平度市檢察院派出監場監督的檢察官就在一次開標中,發現了一個被很多人都忽視的細節??投標人的技術標書規格不一。在許多人看來,這個細節無足輕重,影響不了采購的公正性,但檢察官想到的是,技術標書規格不一,就很容易從中顯露投標人的身份,會出現投標人與評標人員相互串通等徇私舞弊事件。檢察官當即要求暫緩開標,經與負責評標的政府采購中心工作人員商討后,決定招標文件無論是封面格式、裝訂辦法,還是紙張大小、版式規格,都必須按統一格式制作,不得出現任何可以識別投標單位的資料或標識。投標人如果違規,一經發現,將視情節受到作廢標處理或取消投標資格等嚴厲處罰。同時,檢察官還通過檢察建議的方式,由市政府明確規定,每次采購投標從確定采購方式、標書審編、開標、評標、定標、合同簽訂直到驗收結算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有檢察官的參與。評審委員會組成專家的確定,也只能在檢察官的監督下于開標前一小時從政府采購專家信息庫中隨機抽取。
在采取了這些措施之后,檢察官又充分發揮檢察工作優勢,通過抓好法制教育、進行以案釋法、提出檢察建議等方法逐步促進招投標工作的規范化進程,向政府管理部門提出的明確監督人員分工、實施異地同步跟蹤監督的檢察建議,被及時采納,并成為政府采購工作的一項標準規范。由于今年以來政府開標項目較多,該院建立了溝通機制,及時掌握政府投資計劃及開標安排、招標人等具體細節,僅在政府組織的13次招投標25個標段的采購活動中,就發現了24個應當給予廢標處理的投標,其中9家標書制作格式與招標文件明顯不符,8家標書違反招標文件要求,缺少項目班子資料,7家則在招標中存在相互串標。政府采購主管部門根據檢察院的建議,對這24個投標全部給予廢標處理,7家相互串標的企業被處以半年內不得參與政府投標資格的處罰,有效遏制了政府采購中的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等行為,筑起了一道職務犯罪“防火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