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自四川的小宇陽在留言板上寫下了“爸爸,我想你”后,媽媽拍下他在留言板前的照片。蘆智峰攝
|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農歷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節”,牛郎和織女凄美的天上銀河鵲橋相會的故事幾千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七夕節”(8月11日)受到的關注程度有所提高,悄然升溫,不少商家以“中國情人節”之名,借機推出許多促銷活動,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中國情人節并沒有多少中國味。民俗專家就此指出,要恢復民俗傳統還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情人節悄然升溫
如果在前幾年,說起農歷七月初七,很少有情侶會想到借機浪漫一下,互贈禮品。但從去年開始,“七夕節”開始受到關注,今年升溫的態勢也不錯,這一點,從街頭花店里得到了最明顯的反映。
廣西路全球花店的高經理介紹,與西方的情人節相比,“七夕節”的鮮花銷售量非常少,但如果與平日的情況相比,情況則要好許多。今年已有兩位市民提前預訂了鮮花,估計到“七夕節”前一天和當天,鮮花的銷量還會向上躥一躥。南京路98號的金薔薇鮮花店的孫女士介紹說,早在上個月就已有市民預訂了“七夕節”的鮮花,目前預訂的約有二十多人。
在東部一家商場,昨天也搭起了中國情人節展示臺,用藍色的氣球組成的一面墻上,一顆巨大的“心”字中央寫著“七夕情人節、愛與你相隨”的字樣,臺子前面是牛郎和織女的動漫造型,情侶們可在展示臺上合影。旁邊還豎著幾塊為市民準備的留言板,有寫給愛人的,也有寫給父母的,表達的都是濃濃的愛意。來自四川都江堰市的8歲男孩小宇陽在留言板上寫下了“爸爸我想你”,他的媽媽一旁用攝像機錄下了留言過程。孩子媽媽說,自己和兒子來青旅游,孩子爸爸留在家里,“七夕節”前回不去了,用留言表達異地的思念。
禮物少了中國味
“七夕節”被稱為是中國的情人節,但情人們在選擇相互贈送的禮物時,卻與西方的情人節沒有多大區別,依然是鮮花、巧克力和皮夾領帶等。
“我要給愛人一個驚喜,送她19支玫瑰。”在廣西路全球花店,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預訂了鮮花,并要求店員“七夕節”當天送到家中,“我常出差,對家里照顧不夠,通過鮮花表達一下愛意。”據說,19支玫瑰表示愛得長久和愛到最高點的意思。在金薔薇鮮花店,有市民預訂了99支玫瑰。
商場雖以“中國情人節”的名義搞促銷,但現場展示的商品中難見“中國味”。一市民說,中國的“七夕節”應當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的載體,比如玉石等代表純潔和堅毅,“玉如意”等還代表著一種美好祝福,如商場能推出這樣的禮物,中國味會更濃一些。
專家分析升溫緣由
“在過去許多年里,人們已淡忘了七夕這一民俗節日的內涵,這幾年民俗節日開始逐漸回歸,七夕才重新受到關注。這一過程,與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有關。”市民俗博物館研究室主任張淑臻認為,民俗節日的回歸體現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對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
“韓國提出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為文化遺產后,在國內引起震動,中國的傳統節日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張淑臻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些民俗的東西被認為是迷信,而得不到重視。“對于傳統的東西,要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人們正漸漸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
張淑臻說,情人節是一個舶來詞,將七夕稱之為中國情人節,有些不倫不類,但好在現在人們的接受能力強了,對一些文化的交融現象也能夠寬以待之。記者蘆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