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規劃市民建言會首次舉行,人口壓力問題成焦點
市民代表建議鼓勵離退休人員到外地居住、養老,發揮余熱
昨天上午,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單位組織首次市民建言會,數十位市民代表為“人口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
北京可試行異地養老的試點”,中國人大學人口所副主任劉爽代表建議。昨天上午,北京市“十一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單位組織首次市民建言會,4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市民代表齊聚長安街邊的新聞大廈,其中39位為難點問題———“人口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以行政手段限制外地人進京遭反對
記者現場觀察發現,盡管北京每年新增30萬的人口給北京的資源和環境帶來諸多壓力,但多數代表并不同意以行政手段來限制外地人進京的方法。
“北京市人口發展如果采取政府行政手段和歧視的政策控制外來人口的方法,是絕對不可以的。”首先發言的北京考試院副院長、市人大代表臧鐵軍表示,北京市應該明確城市功能定位,并對其細化,通過結構性調整,要使勞動密集型產業越來越少,知識性密集型產業人口越來越多,使北京人口流動選擇是有序的有方向的選擇。
可在北京周邊建立老人宜居城市
臧鐵軍還提出一個設想,在北京周邊建立老人宜居城市,可考慮在北京周邊的海邊,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一個老人宜居的城市,同時把老年醫療保障、工資發放與之接軌,這樣,第三產業就會向老年人宜居城市靠攏,北京就可以實現人口的分流。
中國人大學人口所副主任劉爽代表在發言中也建議,北京可試行異地養老的試點,需要制度保證,醫療報銷要便利等。
中保大廈的工人代表賈昭龍也表示,隨著社會老年化的到來,北京市政府給予經濟補貼及優惠政策,鼓勵離退休人員到外地居住、養老,發揮余熱。
代表建言
建言1
市場手段分流人口
要加強與周邊城市合作,把人口向大經濟圈疏散
來自“大地建筑”的建設師張念越代表的觀點是“控制入口,敞開出口。”張念越解釋,北京市要有一個明確的產業方向,要通過一個產業和周邊的置換去控制入口,“這里面不能采取行政的手段,而是要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可通過控制土地的供應量,讓住宅的價格適當上升,提高北京市的生產消費的水平,使得一些低層次的產業在北京不能生存。
對于“敞開出口”,張念越認為,要加強北京周邊城市的合作,特別是廊坊、天津,創造一個大首都經濟圈,把人口向大經濟圈疏散,這里面有一些不適合在北京的,通過相當的政策支持,使他們在一個大經濟圈里面把人口消化掉,這樣既能使北京經濟保持持續發展,同時又能夠對各方面的社會問題達到一個有效的控制。
建言2
進京買房繳建設費
提高外地人進京門檻,讓外地人為建設北京繳費
旅法歸國華僑、世界廣告主聯盟的羅小華代表以巴黎市對外來人口管理的“他山之玉”提出,北京市應提高外地人進京門檻,“由于外地人在北京快速無限地擴張,使幾代人、多年納稅做出貢獻的市民被擠到郊區,沒有發言渠道。”羅小華說,在巴黎,外來人口獲得居住權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先繳納10年的賦稅。“由這里是居民祖祖輩輩建設的巴黎,你作為外地人每個人交十年的稅才能成為巴黎的居民。”針對北京市的情況,羅小華認為,控制北京日益上升的人口應該從房地產開始,“世世代代北京市民交了很多的稅,貢獻了很多才建設成了今天的北京,外地人沒有交建設費是不合理的。”羅小華建議,外地人買房子的應該繳納建設費。
建言3
全國都為北京減壓
要促進均衡發展,使全國都成為宜居之地
“人口流動為社會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北京市政協委員孫琪在發言中說,大量來京打工的流動人口為首都的建設和經濟文化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北京市應該在社會保障等方面給外地人員市民待遇,建議在目前工傷和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再給外地務工人員加上失業和養老保險,錢可以返還打工者原籍,也可以根據在京人員違法犯罪情況予以扣除。
“說到底只有全國均衡發展,使全中國成為宜居之地,才能減輕人口壓力。”孫琪委員表示,北京市應該給中央開發西部的號召進行更多的支持,對于發展較慢的周邊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發展盡可能多的提供人力物力支援。
建言4
政府機關遷往郊區
讓一些政府機關遷移到一些衛星城
首都經貿大學旅游管理系副主任王春利代表建議,為使人口合理布局,北京市的一些政府機關在交通、通訊允許的情況下遷移到一些衛星城同時,像有些紡織工業協會、機械制造的協會、教育衛生機構遷到衛星城,可以對人口的分布起到合理作用,政府機關遷移了,為它服務的人口、干部和家屬也適當遷移,而且到衛星城,會對現在的交通、通訊情況有很大的改善,對他的工作和業務開展影響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