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碧綠的草坪大得像足球場,而廠房卻只有一小片,這種所謂的“花園式工廠”在我市已愈來愈少。記者從市國土資源部門獲悉,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各區、市嚴格限制了“花園式工廠”建設,積極使項目盡量向園區集中,并盡可能地利用閑置廠房和荒蕪土地,建設標準
廠房,千方百計節約土地,為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開花”提供保障。
城陽區對新上、改建、擴建的工業項目取消綠化率規定,投資500萬元以下和50萬美元以下的小項目,均集中到區規劃的小項目集聚區和“孵化器”內。黃島區則制定了《鼓勵盤活利用閑置廠房意見》,規定除高新技術項目外,對投資總額低于300萬美元或固定資產投資低于3000萬人民幣的一般性內外資工業項目,原則上不直接供地,鼓勵租賃閑置廠房。嶗山區對企業閑置廠房采取產業置換、整體租賃的方式,將其納入到政府統一規劃、管理、招商的體系之中,同時全面整合盤活閑置村級土地,預計可建設40萬平方米的創業研發設施和廠房。另外,該區還鼓勵企業廠房改造,建設多層標準廠房。膠州市積極鼓勵農村集體閑置廠房、倉庫、大院的所有者以存量土地、廠房為載體,通過招商引資、嫁接改造等途徑發展加工貿易,目前全市近萬平方米的閑置廠房全部成功“轉業”。另外,他們還最大限度地利用廢地荒地,對荒棄不用但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采取填平的辦法,使之成為企業落戶的黃金寶地,該市今年有10家企業是利用新造土地引進的。萊西市規定,除特殊行業外,城區、各類開發區內原則上不得建設單層廠房,總投資少于300萬元的項目,一般不單獨供地,采取租賃標準廠房的方式解決經營場所。他們還引導鄉鎮招商項目到依法設立的開發區和工業小區集中,并鼓勵停產、半停產企業利用現有土地、廠房作為合資、合作條件與外資嫁接,節約了大量土地。(本報記者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