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昨天,市工商局12315申訴舉報指揮中心發布維權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中獎雖可喜,真假須辨清,且莫輕易信,謹防被大獎“砸”傷。
近一個月來,市工商局12315申訴舉報指揮中心接到20多起本地及外地消費者的咨詢電話,稱“接到信件或短信,被告知中了某公司大獎,獎品為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的獎
金或獎品”。個別抱著僥幸心理的人們,陷入了騙子設下的層層圈套,落得錢財空空上當受騙的結局。
提示一“大獎陷阱”六大特點
1.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手機短信、郵政信函或是直接打電話等方式通知消費者中獎的消息;
2.中獎內容主要有:周年慶典中獎、手機號碼中獎、發票號碼中獎、購物中獎等等;
3.為增強信息的可信度,不法分子往往打著此信息已被當地公證處公正的旗號;
4.大多數不法分子都要求中獎人通過銀行轉帳、郵政匯款等形式繳納名目繁多的中獎手續費、稅費、公證費等;
5.消費者基本上中的都是外地公司所設的獎項。
6.為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甚至有的騙子將款以受騙人的名字辦理銀行賬戶,騙取信任后,再以需交納稅金等為名獲取銀行提款密碼一步步套住受騙者,達到行騙目的。
提示二如何揭穿“大獎陷阱”
12315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遇到此類情況時,應提高警惕,仔細辨別:
第一,消費者應通過當地工商部門查詢該企業登記注冊情況;
第二,且莫輕信對方提供的所謂當地“公證處”電話;
第三,查看對方提供的聯系方式及匯款賬號是否符合公司特點;如:既然中的是公司大獎,對方卻不提供固定電話聯系方式,并且錢款都是匯入個人賬號,這本身就值得懷疑。
第四,查詢核對該公司所在區域與對方所提供賬號區域是否一致;
第五,應及時了解國家對中獎方面的政策規定,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規定: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
第六,發現受騙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記者閻格寧通訊員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