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與臺灣“斷交”26年后,美將于本月底派遣首位現役軍官駐臺,擔任“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技術聯絡事務組”組長,另外2名校級軍官和國防部文職官員隨后也將陸續抵臺。此舉表明美臺軍事交流升級,雙方軍事勾結日益加深。
曾是飛行員,會簡單中文
據島內媒體報道,美
國已決定指派陸軍現役上校威爾納(AlWilner)赴臺,并于8月份正式上任。據透露,威爾納上校曾是一名直升機飛行員,擁有碩士學位,參加過美軍內部的中文進修課程培訓,會簡單的中文。早年曾長期在美國陸軍部作戰計劃署擔任高級幕僚,后來轉到美國國防部國防情報局工作,有派駐海外經驗,精于情報分析和武器裝備。
眾所周知,美國政府在臺美“斷交”后一直宣稱不再與臺灣保持正式官方關系,除撤銷在臺的外交領事機構外,美軍駐臺部隊和機構也都同時撤離。但實際上美國仍以所謂的半官方機構———“美國在臺協會”為掩護,與臺灣私下保持密切的政治、軍事往來。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涉及軍事事務的單位有兩個,分別是由美國國防部國防情報局領導的“技術聯絡事務組”,以及由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署主導的“技術組”,負責美國在臺的主要軍事交流任務,即情報、軍售等工作。根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一系列備忘錄,這兩個單位的任職人員,都必須是非正式的“約聘人員”,如由美國現職官員或現役軍官任職,必須先辦理退休、退役或辭職手續。過去10年中,兩個單位共約聘了數十位退役軍官,每人聘期2年,已有8人在合約期滿去職。
8月,這兩個單位中的退役軍官將被現役軍職及文職人員取代,但不會穿軍服,任期由2年延長至3年,可以同其他軍人一樣正常輪調。
2002年,美國國會單方面通過了《國防授權法案》,授權政府在“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派遣現役軍人赴“美國在臺協會”工作。雖然去年底美國制訂了派現役軍官駐臺、提高美臺軍事交流效率和層級的計劃,但因擔心大陸抗議而一拖再拖,遲遲未予實施。
目前,由于美方高度重視的臺灣軍購案陷入困境,迫于巨額利潤的考慮和國內軍工利益集團的壓力,美國方面因此才使出了以提高臺美軍事交流層級,來換取臺當局對軍購支持的招數。
臺當局欲修復與美情報關系
在美國派現役軍官駐臺的同時,臺灣也將第一次派遣沒有情報工作經驗的“國安局”副局長楊國強,8月轉任該局駐華盛頓特派員。
楊國強,臺灣陸軍軍官學校第41期畢業,后遠赴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學習,是少數幾個畢業于美國重點軍校的臺灣留美將領之一,在美國軍界、政界高層都有充沛的人脈。從軍以來,楊歷任109機械化師師長、“總政戰局”監察處處長等職,2002年擔任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本是臺軍重點培植的將領之一。但2003年該校發生5名學生集體作弊的嚴重事件,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因此被“冷凍”至今。今年7月1日楊再獲重用,調任“國安局”副局長。陸軍內部對楊國強的評價是“能力強,但略帶恃才傲物的個性”。楊擅長圍棋,也愛聽古典音樂,涉獵頗廣,對政治相當敏感。
臺灣之所以打破常規,選派沒有情報工作經驗的楊國強擔任駐美特派員,主要是為了取信于美國,修復對美關系。
去年9月,原定接任“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的前亞太事務首席副助理國務卿凱澤,因與臺“國安局”駐美特派員黃光勛、專員程念慈有工作之外的私下接觸并擅自訪臺,遭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監控和逮捕,而臺在美特派員也背上了“竊取美國情報”的罪名,臺美雙方的情報合作關系出現裂痕。
臺方此次改派軍人出身的楊國強接任駐美特派員工作,最主要考慮就是楊“沒有情報工作背景”,改變美對臺駐外官員的印象,重建臺美互信。臺“國安局”高層還一再囑咐楊國強,“必須與國防部駐美單位有所區隔,絕對不能逾越界線,不能介入軍事事務”。
美臺勾結意在遏制大陸
雖然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格利戈瑞·?怂咕痛耸卤硎,此舉“并不意味著任何對臺政策的改變,也不是政策將要變化的信號,這僅僅是一個在人事方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積極努力。”但從限制以色列對華軍售、游說歐盟維持軍售禁令,到炮制《中國軍力報告》、派現役軍官駐臺,美國最近的一連串動作,都是著眼于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
從短期影響看,派現役軍官駐臺可以為臺美軍購開辟更為通暢的渠道,充實臺灣的武器庫。之前,臺美之間的軍購作業由美國國防情報局與國防安全統籌局授意的合約商包辦,臺方的軍購要求,由“美國在臺協會”轉呈美國國防部處理。美國此次派遣熟悉武器裝備的威爾納常駐“美國在臺協會”,可以加強軍購相關單位的協作,大大提高軍購效率。
從長期影響看,美國對大陸的發展日益感到不安,急欲加強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美國不顧中國的反對,擅自向臺灣派駐現役軍官,有結成實質軍事同盟之趨勢,讓臺灣產生美國“不惜代價保護臺灣”的錯覺,增加了臺海局勢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