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單位不準備接收大學生實習,你可以找其他單位試試。”青島大學軟件工程學院的范同學已是第三次接到相同的電話了。為了找一個單位實習,她與多家IT行業的公司聯系,但最終沒有結果。
與范同學一樣,不少大學生在尋找實習單位的過程中,都遇到了不少尷尬。有的即使找到了實習單位,往往干的
也是與自己的專業毫不相干的事。
實習單位真難找
現狀一:白干活也不要
范同學向記者大倒苦水。在學校雖然學了不少編程語言、軟件開發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但她想好好利用假期找一家與專業相關或相近的單位實習,來增強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彌補課堂知識的不足,報酬可以分文不取。“沒想到我一連找了好幾家軟件開發公司,結果卻吃了‘閉門羹’。前幾家的負責人還比較客氣地說‘我們現在不需要實習生’,最后的一家負責人居然用有些輕蔑的眼神笑著問:‘你們這些在校生能行嗎?’很有些不屑一顧,讓我感到非常尷尬,從那以后就再也不找了。”現狀二:專業特殊單位難找
青島大學03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王善云說,他們這個專業的學生要找實習單位就更難了。因為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傾向于政府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管理層,學生們想自己在政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找個行政管理助理、秘書一類的實習機會簡直比登天都難。“其實《公共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等學科我們都已經上過了,也逐漸建構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現在正是需要到相關單位‘打磨’的時候,可就是人家都不接納。而且學校好像也沒有組織這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退一步說就是學校能組織起來,因為我們專業的學生比較多,難免僧多粥少,照顧不過來。”王善云說,沒有辦法,有的同學便找些與自己專業毫無關系的服務、家教行業。現狀三:要實習先交錢
據了解,還有一些大學生為了找到實習單位,發動親戚朋友一起行動,找關系,走后門,費盡周折才能找到一家單位。
家在青島的劉小姐正在上大三,今年暑假回青后,為了找一家實習單位,她發動了家里的所有關系,最后終于找到了愿意接收的單位,但對方提出要交納一定的費用,考慮到實習單位非常難找,劉小姐最后同意了。她說:“花點錢沒關系,關鍵是希望通過在單位實習,將自己的專業知識用于實際工作中,考查一下自己的實際能力,這樣對畢業后找工作有一定的幫助。”
單位為何不愿要
如今,大學生實習和大學生就業一樣,都成了難題。單位為何不愿意接收大學生實習呢?
原因一:大學生太多了
在一家國有企業從事人事管理工作的張先生說,現在要求實習的大學生太多了,今年暑假前,通過各種關系要求前來實習的大學生達到了二十多名,有的專業與企業沒有一點聯系,但對方說,只要能接收就行,不管干什么。“大學生這么多,單位怎么能安排得下?”最后只留下了10名大學生。
原因二:增加單位成本
“我們單位沒有接收大學生實習的義務。”另一家公司的朱先生認為,大學生來實習,要安排人員帶著一起工作,需要付出額外的精力,增加一定的人力成本。如果在實習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故,單位也得負責。因此,考慮到這些方面的原因,這家單位不接收大學生實習。
實習何時不再難
大學生實習難已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值得有關方面深思。對策一:增加社會實踐機會“我們區的街道辦事處今年暑假接收了一些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四方區委宣傳部韓延獻副部長向記者介紹說,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的一個好機會。每年暑假,四方區有關方面都組織類似的活動,為大學生們提供機會接觸社會。對策二:召開專場見面會
今年7月8日,北京首次針對大學生實習問題而舉辦的專場實習生招聘會在北京大學生之家舉行。在招聘現場,二千多名大學生與三十余家用人單位直接接觸。
在浙江,浙江理工大學舉辦了暑期實踐招聘會,受到非畢業班學生的歡迎。
對策三:建立實習基地
建立長期接收大學生實習的基地,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實習難問題。上海市就計劃在3年內命名100家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有關人士認為,實習難并不只是大學生本人的私事,反映的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各方面的合力。蘆智峰顏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