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7月25日電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近期不斷發現古代墓葬遺跡,近日又發掘出一處東漢晚期墓葬主體,并有少量文物出土。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縱貫山東境內,全長487公里。沿途通過文物遺存豐富的齊魯大地,期間不斷發現古代遺址與墓地。如,在最早開工的濟平干渠經過區域已發現文物點12個,文
物部門已經進行發掘的重要5處遺址是:長清區四街北墓地、四街遺址、盧故城墓地、小王莊墓地和歸南遺址。23日,山東省考古所正式向外界批露其新近發掘的這一處東漢晚期墓葬。
這處墓葬位于孝里鎮大街村西北約100米,西距黃河約0.6公里,南距齊長城起點遺址約500米。目前出土的隨葬品以陶器居多,器形有釉陶壺、扁壺、奩、耳杯、魁、勺、豬、燈等,另出土有鐵棺釘、銅器殘片、剪輪“五銖”銅錢等。據考古人員說,此墓已經被盜過,但盜墓分子搬不走的是墓穴所用漢畫像石。據觀察,墓室石條所刻畫像石多為四神、狩獵、收租、戰爭、車馬出行等,雕刻技法主要為剔地平面刻劃。
大街村村民孟凡新是此處施工隊長,他說此處墓葬系4月13日發現,當時在河道邊洗手時發現有一塊刻有畫像的石塊,隨報告文物部門。據另一位村民王本泉說,一二百年來此處多是澇洼地,此墓所處東邊黃米山,南邊火石山,北邊孝堂山,西鄰黃河,是塊風水寶地。附近原是一處名為眉湖的洼地,目前已發現多處漢墓。據考古所工作人員推測,此漢墓極可能是一位漢代豪紳的墓葬,F場墓室積水較多,有關發掘工作正在進一步跟進。(記者
呂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