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赤眼蜂卵袋輕輕往玉米葉背面一 別,生物防治玉米螟就成功了。 |    “放蜂子(赤眼蜂)治棉蟲(玉米螟)了,快來學學啊!”20日上午,隨著即
墨市段泊嵐鎮東章嘉埠村村支書的一聲吆喝,鄉親們“忽啦”一下圍了過來,跟著生物學博士、省農科院植保所所長于毅走進一塊秋玉米地。大家頂著烈日,把博士圍在中間,瞪大了眼睛,仔細聽著技術規程。    “大家看,這就是赤眼蜂的卵。”于博士指著盛滿如米粒般大小白圓球的一小袋說:“這一小袋就是3000頭赤眼蜂,用針把它別在玉米葉的背面,兩三天以后,赤眼蜂就孵化出來了,它會找到玉米螟、桃蛀螟等害蟲的卵,把自己的卵產在害蟲的卵里面,從而‘吃’掉害蟲的卵。”“原來這樣啊!”圍觀村民露出會心的笑容,大家紛紛領取“赤眼蜂卵袋”,分頭別蜂袋去了。一村民蹲在沒膝的玉米地里,邊別蜂袋邊高興地說:“這下再也不用打藥了!”    即墨市農業局局長胡思榮介紹:“用農藥防治玉米螟,每畝地大約需要10元錢,而用赤眼蜂每畝地只需要8元錢,省工省力、安全無毒,提高了玉米品質,減少了化學藥品對環境的污染。赤眼蜂逐漸繁殖多了,還能維護生態平衡呢。這次先選擇了2000畝秋玉米做試驗,明年打算大面積推廣開!”李曉楊明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