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姓與外公、外婆的為什么不一樣?為了給孩子擇校,家長不惜編造孩子外公外婆離婚的謊言;家長提供的家庭住址怎么在校區內找不到?原來這個門牌號在青島是“空號”……
最近一段時間來,市內各小學新生入學報名工作陸續展開,各校老師在對各自區片內新生戶口查證落實時,卻被呈現在眼前的一個個荒唐
的“戶口”驚呆了。為了給孩子擇校,不少“能人”家長費勁心思“導演”了一幕幕出人意料的鬧劇。而在這一幕幕鬧劇的背后,是家長對給孩子找好學校的迫切和無奈外———優質教育資源的相對集中,也讓眾多家長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持續升溫的市南區中部。
現象:為入學編造“家庭悲劇”
在假戶口“猖獗”的市南區中片學校,老師們最近議論的話題全是假戶口的問題。
某小學×校長告訴記者,特別是戶口跟隨老人的一些孩子,其中就有很多蹊蹺事。“我們經常發現學生的父親或者母親的姓,和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沒有必然聯系。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家長最常說的是自己的父親是繼父。”據老師們回憶,有幾位學生的戶口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每當老師詢問,家長都會搶著幫孩子解釋:“我母親和生父離異了又再婚,戶口上自己的父親是繼父。”
一位負責檢查證件的老師說,自己經手的十多個戶口跟著外祖父母的孩子里,就有兩個戶口有問題,對此,學生家長的回答都是“我的父母離異了,現在的父親不是我親生父親。”然而經過落實,這些家庭不幸皆為信口編造。
擇校熱為何難“退燒”
由于過度擇校,非學區內戶口和居住地的學生轉入市南區中片6所小學的人數逐年上升。今年,學區內3所中學(7中、26中、39中)的學位難以容納,現有校舍已無法繼續擴招。無奈之下,青島7中在原計劃招生8個班的基礎上擴招3個班,擴招的3個班的教室由德縣路小學提供。
擇校熱由來已久,何時是個“頭兒”也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擇校熱體現了廣大學生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認可和渴求。
“占領優質教育資源,為孩子的將來打好基礎。”市民石先生這樣表態。石先生說,一所好的小學,要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才能有如今響亮的名聲。這些積淀下來的文化、氛圍以及最重要的師資力量,對孩子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除此之外,這些學校的孩子,畢業后有最理想的去向,升學最好的幾所初中為他們敞開大門,這也是一個最功利的誘因。
最近幾年,市教育局多次調整政策,包括小升初的整體調撥、電腦派位,普高錄取擴大一批次學校范圍,幫助薄弱學校改善教育環境提升教學質量,以拉近各小學、初中以及高中學校之間的差距。但是,這樣的“平衡”并沒有完全解決市民對于優質教育的需要,擇校的傾向也并沒有得到根本的遏止,對“優質教育資源”家長依然趨之若鶩。
前不久,教育局宣布要調整明年“小升初”的政策,在一部分熱點學區,打破原相對固定的學區限制,采取擴大學區內電腦派位中學范圍和將違規轉學者調回原學區升入初中等辦法,加強宏觀調控,遏制目前持續升溫的擇校熱潮。但要從根本上遏制擇校熱,還需要在提升全市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徹底打破教育資源的不平衡,讓更多的薄弱學校迅速成長,在為現在名校松綁減負的同時,讓更多的市民在他們的周邊就可以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的恩惠。記者雷林
“假戶口”面面觀
為了能讓孩子進“理想”的學校,家長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一些家長不惜教孩子按照“戶口簿”說謊,來達到擇校的目的;有的不惜花重金,買一個地下室或者倉庫,讓孩子落下戶口;有的房子,能在一天之內變換“戶主”;有的孩子,一天之內能更換一個戶口簿。以上種種,讓很多人感覺“看不明白”。
一位老師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情。報名當天,有一個學生拿了一個奇怪的戶口簿,戶口簿只有一個索引,上面的“戶主”就是學生本人!并且,戶口簿里就連戶主本人的單聯兒都沒有。老師告訴學生家長,這個戶口簿根本不合格。家長仔細詢問老師,究竟什么樣的戶口簿才合格。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個小時之后,家長又拿來了一份完全合格的戶口簿,輕松地問老師:“現在可以了吧?”老師們不得不感嘆,如今更改戶口的“效率”竟然如此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