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擬對流浪貓施行絕育手術以控制其數量(圖)]()
![]()
流浪貓繁殖迅
速存潛在危害
喜歡喂貓的田女士最近不再慷慨地為樓下的流浪貓們帶去食物。“小區里的流浪貓實在太多了!”看著50多只流浪貓聚集在樓下,她開始嘀咕,隨著天氣逐漸炎熱,越來越多的貓咪會不會成為疾病傳播源?
昨天,上海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的資深會員宋先生告訴記者,田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據保守估計,上海目前有10萬只流浪貓,如果任其自然繁殖10年后,這個數字可能上升到百萬只,屆時貓咪泛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將浮出水面,傳播疾病只是問題之一。為此,他們目前正在著手準備開展一項旨在控制流浪貓數量的絕育行動,其中包括為延中綠地百只流浪貓做絕育手術的“群落絕育計劃”。
“貓口高峰”即將來臨
3年前的一天,田女士所住的小區內來了2只流浪貓,居民們對它們照顧有加,田女士和不少居民經常會給貓咪們送去食物,于是貓咪在小區內繁衍生息。如今,小區內的“原住貓”加上后來的“移民貓”總數超過了50只。小區內經常可以看見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流浪貓聚集在小區空地上打盹兒,場面非常“壯觀”。特別是入夏以來,貓咪進入生育期,隨著新一批的貓仔的出生,小區將迎來新一輪的“貓口高峰”。
這種現象在上海為數不少居民區內非常普遍,亞洲動物基金(AAF)經過科學計算得出,如果讓一對健康的有生育能力的貓不受控制地任意繁殖,在10年時間內,其子子孫孫可發展成一個擁有80399780只貓的巨大家族。
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宋先生說,這絕非危言聳聽,盡管流浪貓的平均壽命僅2至3年,不到一般家貓壽命的1/5,但由于貓的繁殖能力實在太強,一只成年貓一年懷3至4胎,每胎能產崽6至7只,據此推算,貓的數量會呈階梯式遞增。
人為因素助長“貓口爆炸”
宋先生告訴記者,除了自然因素外,還有兩大人為因素助長了流浪貓數量的激增。
●原因一:隨意棄貓
王小姐今年生日那天,男友送給她一只小貓咪作為生日禮物。剛開始幾天,王小姐愛不釋手,但過了一陣,興奮勁過了,她開始意識到小貓不好養,除了要照顧它吃喝拉撒外,貓咪的一些生活習性也弄的王小姐焦頭爛額。一天在貓咪又一次闖禍后,王小姐將它裝入紙板箱,帶下樓放在綠化帶中。
宋先生說,每年新增的流浪貓中,很大一部分是被遺棄的家養貓。它們在野外生存下來后,會很快融入當地的貓群,隨著它們開始交配繁殖,種群數量將會直線上升。
●原因二:不合理喂貓
在許多小區,流浪貓們得到居民們的關照,許多居民會給流浪貓按時送去食物。但居民們的好心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貓咪數量的增加。在正常環境下,流浪貓能在小區內找到的食物是有限的,但居民慷慨,使得流浪貓過上了“溫飽生活”,于是本該被自然淘汰的貓咪,卻被喂得肥頭大耳,“貓丁興旺”也在情理之中。
宋先生介紹說,國外有一種“社區公共喂養”的概念,就是居民先將流浪貓帶至獸醫站做絕育,再放回小區內喂養,類似于散養,但前提是被喂養的流浪貓不再具備生育能力。但在我國,這個概念還是過于超前,不少居民聽到這個說法覺得不可思議:“能喂喂貓就很不錯了,還要我花錢去做絕育?”宋先生表示,雖然居民喂貓的出發點是好,但卻存在諸多不合理因素。
放任流浪貓危害多多
記者從上海市畜牧獸醫站了解到,放任流浪貓繁殖的危害主要有三點。
●野化
在城市里,人們通常把生活在野外的貓統稱為流浪貓或野貓。但事實上流浪貓和野貓并不相同。流浪貓指那些因走失或被遺棄的貓,它們曾被家養馴化過,因此與人易親近,行動緩慢,不具有攻擊性。而野貓則是長期適應野外生活,更加適應各種惡劣環境,它們眼睛發亮,行動敏捷,上竄下跳,破壞力極強,時常咬斷電線、破壞花草,甚至抓傷、咬傷行人。
“農科熱線”的工作人員說,目前本市的野貓比重很小,大部分是流浪貓,但它們的后代一生下來便在野外,其生活習性則更類似于野貓。當大量的流浪貓一代代繁衍,逐漸被野化后,最終擺脫馴化,回歸最原始的本性。考古學家曾發現,歐洲的野貓就是從家貓演化而成的。
●病源體
流浪貓身上可攜帶多種病菌寄生蟲,其中包括鼠疫、狂犬病。上海市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說,與家貓相比,流浪貓在野外捕鼠過程中,更易被感染鼠疫,成為鼠疫病菌的攜帶者和傳播者,再通過與人的接觸傳染給人類。
其次,狂犬菌并非狗的“專利”,貓也同樣攜帶狂犬菌。7月12日,衛生部公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報告中,狂犬病赫然成為致人死亡的“二號殺手”。上海市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表示,我國出臺了相關犬類管理辦法,僅對注冊登記的犬類實行強制免疫,但對貓沒有任何規定。事實上,貓也帶有狂犬菌,而流浪貓不可能像家貓那樣定期注射疫苗,因此帶菌的可能性更大。若人被流浪貓咬傷,應在24小時之內注射狂犬疫苗,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除了活體傳播外,流浪貓的尸體在分解腐爛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細菌。尤其夏季來臨,燥熱潮濕的環境使得尸體加速腐敗,也更有利病菌的傳播。
●影響交通安全
駕駛員一般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深夜行駛在公路上,一只貓咪突然從公路一邊竄出。于是一聲剎車,一身冷汗,這還是幸運的。據了解,許多交通事故都是司機在躲避道路上的動物時發生的,其中流浪貓占了很大的比例。
推出絕育計劃
小動物保護協會提倡以人道的方式解決城市流浪貓問題,自成立以來,已經救助了成千上萬只流浪貓,為其尋找合適的收養者。然而,面對數量龐大的流浪貓群,現有流浪貓救助能力顯然是杯水車薪。為此,協會不得不嘗試以控制流浪貓繁殖數量,以更好的保護流浪貓,并在今年先后推出了兩項絕育計劃。
●計劃一:絕育補貼計劃
自今年4月份起,小動物保護協會著手實施一項絕育補貼計劃,鼓勵市民對家貓進行絕育手術。宋先生說,給家貓絕育是控制流浪貓數量膨脹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貓具有很強的繁殖力,當家庭無力負擔眾多小貓時,便將其中的一部分送人或丟棄,客觀上造成城市流浪貓數量增多。而絕育對于家貓本身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絕育后的家貓不僅患病機率減小,壽命延長,且性情變得更加溫順,不會在發情期鬧貓,也減少出車禍、打斗的現象。
但由于絕育手術需一定花費,公貓一般約100元,而母貓則需200元左右,一些市民便打了退堂鼓。為此,協會推出了這項絕育補貼計劃,自愿為家貓絕育的家庭享受合作醫療機構的特殊折扣。3個多月以來,已經有近80只家貓獲得了切實優惠。貝康寵物診所的注冊獸醫師王權勇告訴記者,平時來做絕育的家貓多則一天近10只,少則幾天一只,與以往相比已經多很多了。
●計劃二:群落絕育計劃
除了對家貓繁殖數量的控制,針對流浪貓的強制絕育行動也在醞釀中。今年9月,上海市小動物保護協會將實施一項新的計劃———群落絕育,首個區域選定延中綠地。據悉,對定點區域內的流浪貓進行逐個捕捉-絕育-放歸,是目前國際公認的人道解決貓數量過剩的最有效的方法,至今上海從未做過此項嘗試。
宋先生向記者描述,延中綠地舒適安逸的環境很適合流浪小動物棲息,每天傍晚那里便聚集著大量流浪貓,少則40至50只,多則100至200只。自今年年初起,協會的志愿者便每天輪流到綠地喂貓,傍晚時,由阿姨將清水和貓飯貓糧送到約定地點,再由志愿者將其分放到固定的10個點,并對流浪貓的數量、種群、健康等進行觀察。現在協會對綠地流浪貓的情況已經了如指掌,而那些貓兒對他們也很親近,只要志愿者踏進綠地,貓兒們就會紛紛聚集過來,這對捕捉十分有利。
計劃
宋先生表示,計劃將分批進行,第一批捕捉數量需根據當時環境而定。屆時,志愿者們會使用誘捕籠將流浪貓捉回,逐個進行清潔、除蟲,如果貓受傷或患有疾病則需治療,然后進行免疫、絕育,最后放歸。為了避免重復捕捉,絕育后的公、母貓還將分左右耳剪耳,作為標志識別。整個計劃預計耗費3萬余元,平均每只流浪貓按200元計算,而全部費用都由志愿者們募捐籌得。
據悉,澳洲等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始實施這項計劃,而中國的香港、臺灣、北京、杭州也于近兩年開始嘗試這種方式。
疑問
宋先生告訴記者,即使在延中綠地的試點成功,與全上海流浪貓總數相比,還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絕育計劃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效果,必須要經過3年、5年后,隨著這些流浪貓自然死亡,又沒有新的產生,其數量才會明顯的減少。
宋先生坦言絕育計劃更多的意義上只是一個遠景目標,目前小動物保護協會的資金來源完全靠會員捐款,以這個民間組織目前的人力、物力、財力,想要短期內解決流浪貓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目前的所有絕育計劃實驗的性質要更大一些。
(李一能報道 攝影任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