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來自青島育才中學和市實驗小學的四名參賽選手載譽歸來。他們在剛剛結束的全國“華羅庚金杯數學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市實驗小學的鄒逸君獲得了一枚金牌,其他三人中奪得兩銀、一銅的好成績,在參賽的93支隊伍中位列第13名,是我市組隊參加比賽以來,在“華杯”賽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
奧數尖子因材施教
“天才,疏于培養,終將被埋沒。開展奧數的教學工作,恰恰符合了因材施教的原則。”眼下,不少省市正在為“奧數熱”降溫,部分地區禁辦各類奧數培訓班。對此,育才中學馬校長認為,對于一些在數學領域有天賦、有興趣的學生,發展這一特長絕對正確。
據了解,育才中學每年有6-8人的名額,用于特招小學階段參加奧數競賽的獲得一等獎的小學畢業生。這些學生帶動所在班近十人參加到奧數小組中,總共大約60人。然而,最后堅持下來的只有十個左右,在育才也是“百里挑一”。
“參加奧數競賽的學生,我們絕不否認個人在數理邏輯、數學思維方面的高智商起了很大作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馬校長說,有能力在奧數領域有所探索的學生,他們在數理思維、邏輯領域有著過人的智慧,面對數學問題,“轉彎”特別快。對于那部分在數學思維方面有所擅長的學生,課本里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探求的渴望了,這時候接觸一些更有深度的問題,正是迎合了他們的長處,是絕對的因材施教。
“但是,聰明的孩子有很多種,一些孩子未必就聰明在奧數上。”馬校長認為,家長不顧孩子的具體情況,抱著功利想法逼孩子學奧數,非常不可取。
最大啟發思維多樣
“其實學奧數對學生最大的啟發,是學會了多種多樣的思維方式。”張副校長告訴記者,平日的數學教學,講求的是基礎教學,往往掌握好計算方法,找對了程式化的解題思路,就能得高分。而奧數是思維方式上的變化,是對數學思維方法的一種考察。“我們這些學奧數的學生,并不比其他學生多學公式、計算方法,他們這些能力往往不如高中生,但他們就能解答出高中學生解答不出來的問題。”
魯海昊今年上初一,他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接觸奧數,這次比賽他拿了初中組的銅牌。但直到現在,他仍然不是班里數學學得最好的。但是,魯海昊表示,自己還是喜歡學奧數,因為教材上的數學太程式化,基本不需要動太多的腦子,而奧數真正能把他整個人調動起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不學奧數未必“折了”
記者了解到,眼下很多小學都開辦奧數培訓班,各種社會力量辦學也把目光盯到了這塊蛋糕上,有些學校竟然出現了絕大多數學生都在學奧數的情況。“很多家長總覺得別的孩子學了,自己的孩子沒學,就‘折’了。”對于眼下出現的“奧數熱”,張副校長認為,“對于那些學數學已經很吃力的孩子,硬逼他們學奧數,他們不可能學好,另一方面也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給他們帶來挫敗感。”記者
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