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 李江濤)
“2005年春夏季中國主流報紙十大流行語”18日在京發布,綜合類十大流行語為:和諧社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食品安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千手觀音、連宋大陸行、高考移民、門票漲價、股權分置改革、顏色革命。國際時事、國內時事、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六類
及聯合國、安全兩個專題的十大流行語同時發布。
國際時事類: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世界經濟論壇、海嘯預警、《京都議定書》、災后重建、《歐盟憲法條約》、安樂死、伊拉克大選、朝核問題、布萊爾連任。國內時事類:安全生產、破冰之旅、臺灣水果、歐洲游、社會救助、護漁、佘祥林事件、曾蔭權當選、賴斯訪華、法制政府。
經濟類:
人民幣升值、原油價格、經濟普查、房貸利率、財富全球論壇、中歐紡織品談判、健康住宅、廉價航空、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復性關稅。
教育類:
教育公平、四六級考試改革、陳丹青辭職、假2B鉛筆、丁俊暉現象、留學預警、孔子學院、《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神童”退學、沙蘭鎮中心小學。
科技類:
南極科考、干細胞、MP4播放器、手機電視、新聯想、泰坦之旅、深度撞擊、神舟六號、物理照耀世界、雞基因圖譜。
文化類:
感動中國、漢武大帝、陳逸飛、《青紅》、鄭和下西洋、行為藝術、中國世紀、圓明園環評、“超級女聲”、國學院。
聯合國專題:
聯合國憲章簽署60周年、聯合國“增常”、聯合國改革、安理會改革、行使否決權、反對日本入常、咖啡俱樂部、四國提案、準常任理事國、“團結謀共識”運動。
安全專題:
蘇丹紅、人造牛奶、奶粉碘含量超標、甲肝疫苗事件、化妝品腐蝕、網絡銀行安全、高溫橙色預警、“回奶”事件、抗生素殘留、無照生產。
據介紹,中國主流報紙十大流行語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聯合發布,開始于2002年,此次是第六次發布。由于2005年的教育類詞語和人類自身安全、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因而今年新增了“教育類”和“安全專題”十大流行語。
北語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張普教授告訴記者,今年春夏季中國主流報紙流行語的統計,依據發行量等因素,選取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北京青年報、廣州日報、環球時報等15家主流報紙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部語料,匯入該研究所的動態流通語料庫。經過計算機對1億9千萬字的語料進行統計分析,再依據流行語的動態曲線模式進行提取,由動態流通語料庫博士研究室研究制定。
本次流行語提取的特點主要是:在主流報紙的選擇上,不但參考了國家主流報紙的發行量、發行周期、發行地域,也特別參考了各大報紙的閱讀率和媒體價值。使主流報紙的選擇有了更多的量化依據,擴大了主流報紙的選擇范圍。
張普認為,流行語能夠迅速傳達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反映社會變遷、人們心態變化的一個側面,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客觀記錄了社會的面貌。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