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聽說暑假還不到50天呢,爸媽給我布置那么多作業,哪有時間玩啊,還不如不放假呢!”近日市中小學陸續放假,記者本以為能看到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樣子,卻不想聽到了苦不堪言的心聲,他們紛紛抱怨暑期成為家長對自己的“高度強化期”。
記者發解到,假期里各
小學給孩子們布置的作業并不多,且其中很大部分內容著重培養孩子們的社會實踐能力,按說孩子們應該比較輕松些,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記者在與太平路小學的孩子們交流時,他們爭先恐后地訴說自己的愁和怨。一位魏姓四年級孩子最先發言:“爸媽讓我暑假把四大名著通讀一遍,那么厚的幾部書我哪能看完啊!”她邊說邊比劃,眼睛瞪得老大。“我爸媽說假期必須背下2000個英語單詞,還得每天聽聽力,爭取今年9月考出劍橋少兒英語三級。”呂姓孩子說。“你還是比較幸運的,我星期五晚上上英語輔導班,星期六上午去少年宮學習朗誦,下午上毛筆字班,晚上學游泳,星期天上午上作文班,下午是奧數,晚上是鋼琴課,兩天要上六七個班呢。”五年級的韓同學一口氣說下來,其余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啊”了一聲!
近30個孩子,只有三四個沒有報輔導班。
記者就此采訪了十幾位孩子的家長。他們都表示能夠深刻體會這種做法可能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也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孩子也是家長的一張‘名片’,孩子成績好就是往家長臉上‘貼金’。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這學那,自己的條件并不比別人差,怎么說也不能掉了架,難免有家長為滿足自己虛榮心這樣做。”在太平路小學等孩子的宋先生說。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畢希名認為,家長們的做法還是受了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不惜重金只把孩子的培養專注于智育,而忽視了對其德育和體育的培養,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顏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