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文娛專訊 2005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島)9月將在島城舉行,目前,比賽的各項籌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記者昨日從組委會獲悉,因為藝術與技巧上的完美結合,已故中國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馬思聰的名作《第一回旋曲》成為整個比賽指定曲目中惟一一首中國音樂作品。此外,本屆比賽還將
設立一個“中國優秀作品演奏獎”,事實上也是針對《第一回旋曲》演奏而設的特別獎項。
進入本屆國際小提琴比賽的40多名選手將通過三輪的角逐,決出最后的優勝者。對于預賽、復賽和最后決賽的比賽曲目,評委會根據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演奏難度高低分別指定相應曲目。馬思聰的《第一回旋曲》是作為本次比賽復賽曲目出現的,它也是整個比賽惟一一首中國音樂作品。據青島交響樂團團長遲濤介紹,一般來說,國際小提琴比賽有個慣例,那就是舉辦國通常要選擇本國優秀作曲家的一首作品作為比賽曲目。馬思聰是中國小提琴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演奏水平和藝術造詣都為中外音樂人士所認可。
“很多人都認為《思鄉曲》是馬思聰的代表作。但作為國際性的小提琴比賽,選擇曲目一方面要考慮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演奏上的技巧難度。”遲濤說,“馬思聰的《第一回旋曲》是藝術與技巧完美結合的代表作之一,通過作品的演奏,既可以考察選手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還可以考察他樂器的演奏技巧。”(記者許城貴)
人物·馬思聰
馬思聰(1912—1987)是我國著名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廣東海豐人。1923年11歲時去法國,1928年入巴黎音樂院學習小提琴,是考入巴黎音樂院的東方第一人。1929年學成回國,他成了一位優秀的青年小提琴家。馬思聰的很多作品都是為他最熟悉的樂器——小提琴創作的,如《搖籃曲》、《第一回旋曲》、《牧歌》等,其中又以《思鄉曲》最為大家所熟悉,成為馬思聰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