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曹磊第一次走進虹口區城管隊的大門。以前,這里是他最不敢來的地方,因為他是一個無證擺攤者。像他這樣的無證攤販還有20多名,昨晚8點左右紛紛被邀
請到了虹口區城管隊的會議室里。
這是一次獨特的會議,除虹口區的城管隊及其轄區內的一些無證攤販,參加會議的還有工商、藥監、公安、環保、市容等職能部門的相關負責人。
攤販紛紛訴苦衷
“今年夏天我們已經連續打擊了18天,彼此都很熟悉。你們都是來自安徽的,有的還在上海結了婚。你們的排檔很難沖,收一部車子,又拿出一部車子。今天這個會,大家都把想法拿出來交流一下,一來是宣傳政策,二來也想聽聽你們的心聲。”夜排檔整治機動隊隊長王文達的開場白簡單明了,馬上有人回應。
才到上海三個星期的曹磊馬上站起來說:“我家的幾畝田都被淹了,我上有兩位老人,下有兩個孩子,一無技術二無文憑,就是做點小生意,搞不懂為什么要被你們抓來抓去的。”40多歲的林小風也站起來說:“我們從事的是飲食行業,民以食為天,有需求就有市場。我們知道擺排檔會影響市容,但是污染和噪音也不是很大啊。”
合情合理不能忘合法
“說是便民排檔,滿足群眾需要,你們考慮過衛生保證嗎?在座的誰有健康合格證?”聽罷攤販訴苦,工商執法隊隊長李建綱忍不住開口,“你們說的概括起來就是合情合理,但不要忘記更要合法。謀生之道不能與城市發展格格不入。”虹口公安分局提籃橋派出所副所長史徐民則針對無證攤販阻礙執法,雇“線人”通風報信,甚至毆打城管隊員的行為展開法制教育。
城管隊大隊長陳樂喜的發言則掏了心窩子:“我也是安徽人,看到你們東躲西藏,我心里不是滋味。但我得聲明,取締夜排檔我是決不會讓步的。上海是個法制社會,近年來排檔越來越少,你們相不相信有一天會全部消失?”他把目光轉向曹磊:“小伙子我勸你,裝潢、廚師、哪怕洗碗工,干什么不好?無證擺攤這一行長不了。”也許沒想到陳大隊長會將“矛頭”指向自己,曹磊露出了羞澀的笑容。
用工信息收獲不小
小攤主張大衛告訴記者,一開始城管隊請他上門“做客”,他還有點不敢去,這會不會是“請君入甕”?城管隊員找他談了多次,考慮了近一周,他才約好同鄉一起來。“我今天覺得挺感動的,從來沒有這樣和領導坐在一起交流,給我們說話的機會。做排檔生意只能是過渡的,希望今后能增進理解,尋找出路。”張大衛說,今天各部門介紹的外來勞動力市場用工信息讓他收獲不小,對違法的嚴重性也有了新的認識,這讓他看到了逐步改變的希望。
作者:□晚報記者 王楠攝影報道
■快評
“管”和“理”
很多人的印象里,城管是“貓”,馬路攤販是“鼠”。城管執法,“貓捉老鼠”。顯然這樣的比喻是跛腳的。
“城管”是一種縮寫,不過,“管理”被簡寫成了“管”,似乎疏忽了執法還須“理”,亦即理順和疏導的一面。
昨天,虹口城管將馬路攤販請進辦公室,讓他們有機會說一說心里話。而城管領導也向他們介紹了用工信息。
相對于嚴格執法,這體現了城管和顏悅色的另一面,顯然是更加全面和更加人性化了。
余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