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終于不再只靠石油了,地方經濟和石油經濟之間已基本持平了!”在對位于黃河三角洲的東營進行采訪時,東營市的負責人說,建市23年來,因為有勝利油田的支持,東營的人均GDP、人均消費一直在全省名列第一,石油創造的利稅占東營全市的70%以上。但現在,這種狀況有了改觀。
東營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海艦告訴記者:“我們東營有大量的后備用地,可以非常方便地建立加工、制造業工廠。”王海艦說,在東營入海的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每年都會給東營帶來3萬畝的沖積平原,為東營增加大量的新增土地。目前,東營仍有525萬畝的儲備用地,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非耕地。依托這一土地優勢,目前東營已經形成了以新興林木造紙、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精細化工、橡膠輪胎以及傳統的石油化工、鹽化工等八大支柱產業為主,生物醫藥、新材料工業為輔的產業結構。去年,地方經濟第一次超過了石油經濟。 在被山東省確定了“半島加工制造業基地”的名分后,東營市的決策者們制定了“接軌青島,融入半島,實現與半島城市群其他兄弟市的互補共贏”的戰略。今后,東營將積極推進與半島城市群各城市交通網絡的配套銜接,使其成為半島城市群3小時經濟圈內的一個重要節點和溝通半島與京津冀地區的重要樞紐,利用土地等資源優勢,吸引青島、濟南等市企業來投資。記者張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