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學歷絕對不低,他們的體格絕對強健,她們的外表溫文爾雅,但在紅燈面前,他們集體“色盲”———誰是闖紅燈的“主力軍”    2005年剛剛過去了一半時間,也許不會有人想到,在這短短的180天里,島城已有91名市民“倒”在了馬路上,731名市民受傷住院。而市交警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行人傷亡人數中八成與闖紅燈、亂穿馬路有關。我們對紅燈的漠視,正傷害著我們自己寶貴的生命和一個個幸福的家庭。
   近日,記者對島城主要交通路口人流通行情況進行調查發現,“闖紅燈”的主力軍竟然是他們———
   大學生VS小學生大不如小的“反叛意識”
   鏡頭7月2日上午11時30分,香港東路青島大學門前,30分鐘內有一百多名學生闖了紅燈。其中3名女大學生手挽手迎著紅燈過馬路時,兩輛面包車不得不緊急剎車。
   7月6日下午,在文登路小學、敦化路小學和北京路小學等校門口,小學生們步調一致,在紅燈前踏步等待,綠燈亮起后,在護導旗的引導下依次通過馬路。在太平路小學門前,隨處可見祖孫倆牽著手等待紅燈的場景。
   點評很多方面,小學生能夠比大學生更好地遵守規則,知識多了,反而形成了對規則的反對和破壞的心理。或許,我們的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就值得反思。在整個社會環境影響下,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自己,形成了“大不如小”的奇怪現象。
   女人VS男人紅燈前突顯“性別強勢”
   鏡頭昨天上午,記者在香港路與南京路、徐州路、東海二路等路口調查發現,在闖紅燈164名行人中,有120名是女性,尤以年輕女性居多。越是漂亮的年輕女性對紅燈的規則意識越差。男士則表現得稍微規矩一些,有些還能牽著女伴一起等待綠燈。
   昨天上午11時10分,在市政府門前的紅燈處,一名靚妹眼見一處汽車縫隙,不顧高跟鞋的羈絆,甩開臂膀就沖了過來。
   點評不可否認,在一些行業和場合性別優勢是存在的,女性更容易用溫柔化解小規則的束縛。但在交通生活中,任何行人都是平等的,它的代價將是健康的身體甚至寶貴的生命。
   年輕VS年老強壯不是為了搶紅燈
   鏡頭昨天上午,記者在香港中路三個路口只看到兩名老人闖紅燈,而年輕人多達上百人。在家樂福前的紅綠燈處,兩名老人正在翹首等待綠燈,一名打扮入時的小伙子從后面跑來闖了紅燈,對擦身而過的車輛擺出不屑的手勢。老人張了張嘴,還沒說什么,小伙子已經從車縫中鉆到了對面。
   點評老年人腿腳不靈便,更愿意遵守紅燈的約束;年輕人生龍活虎,反而成為闖紅燈的資本。在大多數的行業里,最受歡迎的是年輕人才。我們的現代意識里更多地包含了躁動的成分,所以,年輕人面對規則總是沖動,紅燈也就不算什么了。
   高知VS民工打領帶的輸給抬梯子的
   鏡頭7月11日上午9時50分開始后15分鐘內,在香港中路與南京路路口共有72人闖了紅燈,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著裝正式、戴著單位的胸卡、從兩邊的寫字樓中走出來的。而在香港路與徐州路路口,3名民工正抬著150公斤的鐵梯子等候綠燈,雖然累得齜牙咧嘴,雖然身邊不時有行人闖過路口,3名民工一直等到綠燈亮起才喊著號子通過。
   點評在一些人的身上,文化素質與交通文明素質顯然關系不大,相反,高學歷衍生出紅燈前的“心理強勢”。我忙,我闖紅燈有原諒的心理在他們當中相當普遍,不忙的時候,他們也會安靜地在紅燈前等候,一旦紅燈稍微阻礙他們快節奏的生活,所有掛在嘴邊的素質都不如50秒來得重要。
   外地人VS本地人導游帶隊“放縱一把”
   鏡頭7月10日上午8時20分,廣西路與安徽路路口,一名導游帶領30多名河南新鄉游客前往棧橋,此時紅燈已亮起,導游竟然果斷帶領游客闖入馬路,并朝駛近的車輛揮舞著小旗子,示意停車。在15分鐘的時間內,先后有3名導游帶著游客闖了紅燈。而此時,大部分本地的市民都規規矩矩在紅燈前等候。
   點評: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會注意自己的形象,到了陌生的地方,大部分人都有放縱一把的沖動,所以外地人多的風景區總是難管。在我們的思維意識里,法不責眾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我有30多名游客,紅燈的概念就可以改變,少數服從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