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市統計局農調隊昨日發布的調查顯示,目前約有53.5%的農民工未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在已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中,僅有3.1%的農民工全部辦理了五項保險,參加社會保險率很低,農民工維權遭遇四大問題。
調查:五成農民打“黑工”
調查顯示,當前我市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維護面臨四大問題:一是合同簽訂率較低,約有53.5%的農民工,未能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二是勞動時間較長,工資相對偏低。與城市職工相比,農民工的勞動時間約高出49.2%,但收入卻低30%;三是約有42.6%的農民工不能享受法定休息時間,不享受加班補貼的比重高達42.9%;四是參加社會保險率低,在已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中,僅有3.1%的農民工全部辦理了五項保險。
探訪:沒簽合同存“隱患”
用人單位愿意與打工者簽合同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家中小型飯店的負責人,他們均表示沒有與打工者簽定勞動合同。李滄區一家飯店的老板韓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時表示,他的店里有3名服務員,都沒有簽合同。“店里收入不多,簽合同就要給服務員投保險,這筆費用我負擔不起。”
據勞動部門有關人士介紹,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確定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也是雙方發生勞資關系的憑證。發生勞資糾紛,農民工向執法機關投訴時,如果不能提供正規明確的書面證據,會給追薪帶來困難。
目前農村勞動轉移,除遇到體制方面的阻力外,還面臨自身素質不高的主要障礙。在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中,絕大部分是年齡偏大、文化素質較低、缺乏一技之長的人員。由于就業技能差,難以找到合適的非農就業崗位,增加了轉移難度。(王磊江
唐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