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以來,全國許多地方連續36℃-37℃的高溫讓人們煩悶異常。心臟病、高血壓、急性腸胃炎患者陡然增加。究竟多高的溫度是最適宜的?人體對高溫的忍耐極限是多少? 據專家講,30℃左右,人體感覺最舒服。如果在33℃下連續工作兩三個小時,作為人體“空調”的汗腺就會開始
啟動,通過汗水散發所蓄積的體溫。35℃時,淺靜脈就會出現擴張現象,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這時對于個別年老體弱散熱不良者來說,需要進行局部降溫,以免出現不良癥狀。 36℃時身體開始報警,人體會通過蒸發汗水,散發熱量進行“自我冷卻”。此時,需要及時補充含鹽、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飲料,以防電解質出現紊亂。 38℃時人體通過汗腺排汗已難以保持正常體溫,肺部會急促“喘氣”呼出熱量,心跳速度隨之加快,輸出比平時多60%的血液至體表,參與散熱。39℃則是個危險的數字,這時人體的汗腺瀕臨衰竭。盡管汗腺疲于奔命地工作,但仍易出現心臟病猝發的現象。40℃的高溫已經直逼生命中樞。有人會出現頭暈眼花、站立不穩等現象。這時,必須要立即轉至陰涼地方或借助較好的降溫措施進行降溫。 專家提醒,老年人應盡量避免高溫天氣出行。劉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