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檢察院的檢察官為“涉網”犯罪總結出四大特點:主體低齡化。“涉網”犯罪案件中,16歲到25歲的青少年占案犯總數的80%;類型多樣化。網絡為“媒介”引發的犯罪,涉及“侵財”、“劫色”、“暴力”等多種犯罪類型;手段智能化。多數嫌疑人在犯罪前有預謀,犯罪中有偽裝,案發后有對策,有的作案
還帶有相當的“專業性”。暴力犯罪突出。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存在著大量的暴力場景。青少年長期浸淫其中,將虛擬與現實相混淆,當在生活中一旦發生糾紛時,便“本能”地模仿網絡中的情節,采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 是什么原因引發了“涉網犯罪”? 從主觀上看,青少年辨識能力欠缺,法律意識淡薄。不少犯罪嫌疑人來自單親家庭、問題家庭,這類家庭里家庭的功能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一些未成年人便到網絡尋求虛擬的“幸福”和“快樂”。 從客觀上看,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網吧管理松懈。學校、社會對公民的法制教育和網絡安全防范教育的明顯滯后,使得青少年缺乏對網上信息的是非判斷,極易受兇殺色情等不良信息誤導而作案,或者成為犯罪嫌疑人捕捉的目標。 在不斷增長的網絡犯罪面前,我們應該根據網絡犯罪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先要加大普法力度,還要強化網吧管理,嚴管網絡市場,凈化網絡環境。王虹許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