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乳山市結合山東省構建新型的現代化制造業體系和打造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著眼于做活對接文章、放大機遇效應、主動承接輻射、對接區域合作、構建縣域特色,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出發點,不斷優化利用內外資結構,以重點引進一批“鏈條化”產業招商項目為突破口,實施了借青(島)興乳(山)戰略
,實現了經濟發展新跨越,2004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
在發展區域經濟、實現新跨越的過程中,在對接青島、承接輻射、借青發展上起步比較早,2001年就遵循市場化、一體化經濟規律,提出了借外興內的發展理念,特別是抓住青島大企膨脹外延的機遇,發揮309國道拓寬和青威高速路開通后,乳山由原來處于青煙威邊緣劣勢轉變為島、煙臺、威海三座沿海城市中心腹地的區位優勢,實施了“借青興乳”,與“借韓興乳”、“借旅興乳”一起形成了乳山的“三借”戰略,經過4年多的努力,“三借”尤其是借青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觀念更新,形成了“乳山是威海的乳山,也是青島的乳山”的共識;通過走進青島與請進乳山相結合,連續幾年到青島舉辦環境說明會、聯誼會和拜訪活動,組織青島人走進乳山游園聯誼、交流感情,使青島人更加認知乳山、接受乳山;通過強化與青島企業界的溝通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吸引了青島工業、農業、地產、旅游、商貿、教育等領域的70多家企業來乳置業,總投資80億元,使乳山與青島的產業實現了有效對接,乳山初步融入了青島經濟圈。
乳山這幾年“借青興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處于探索實踐的初級階段,合作的規模、層次、領域、緊密度還遠遠不夠。特別是通過前幾天赴青島參觀考察,自己觸動很大,覺得與青島周邊的縣市在借青上仍有一定差距,同時也認識到省里突出發揮青島龍頭帶動作用決策的實施,市委、市政府主動對接青島戰略的啟動,使乳山借青發展在原有基礎上面臨新的更好機遇。下步,我們“借青興乳”的重點就是要實現合作層次由低到高轉變、項目數量由少到多轉變、企業規模由小到大轉變、合作進度由慢到快轉變“四個轉變”。在具體方式方法上我們認為,“借青興乳、對接青島”要處理好“借”與“接”的關系,“借”是途徑,“接”是目的,關鍵在“接”。為此,確定今后“借青興乳”總的原則是,“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運作,合作雙贏”,由原來的探索性對接轉變為今后的理性對接、科學對接和功能性對接,學會主動進行針對性對接。具體做到“四個對接”:
創新理念對接。觀念和理念決定出路、決定發展。目前看,“借青興乳”在乳山已經成為上下的共識,下步將進一步提高認識程度,引導上下牢固樹立三個借青理念:一是“經濟地理”的理念。引導上下進一步轉變觀念,打破傳統的行政區劃界限、自然地理關系,強化“經濟地理”理念,積極主動融入以青島為核心的半島城市群和加工制造業基地。二是“配角經濟”的理念。從乳山現實出發,明確借青發展定位,以全方位融入青島經濟圈為基本目標,以發展“配角經濟”為基本定位,以建設青島產業的輻射區、旅游的延伸地、城市的后花園為基本方向,主動對接,甘當配角,在配角對接中爭當發展的主角。三是“互補共進”的理念。青島是國內重點名城和國際特色城市,乳山在產業資源、旅游資源、人力資源以及市場資源等方面與青島具有互補性,雙方合作是一個互補共進的關系,我們將以此為依托,進一步拓展借青的空間,積極尋求對接合作。
提升產業對接。對接青島,核心在產業。我們將堅持“傳統產業互補、優勢產業合作、新興產業共建”的原則,按照半島城市群產業結構調整和青島產業配套要求,對乳山的傳統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進行調整,在互補產業領域實現有效對接。工業,按照青島工業的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壯大延伸以金屬冶煉、染紡服裝、機械配件、食品加工四大產業鏈,建立與青島企業優勢互補、資源整合、配套協作的工業集群,努力形成龍頭企業帶動、關聯企業集中、協作配套緊密、規模效應顯著的企業發展模式。樹立“靚女先嫁”的觀念,本著“宜給則給、宜并則并、宜賣則賣、宜合則合”的原則,拿出好企業、優勢項目與青島進行合作。當前重點抓好青島海運投資集團控股乳山華冠絲綢退城進園和已達成意向的海信集團、青鋼集團項目跟蹤落實力度,吸引青島更多有實力的大集團、大公司來乳山發展,力促合同項目早日開工、意向項目變為現實。把園區作為承接青島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集中抓好紡織染整、機械配件、食品加工等特色園區建設,提升對鏈條式、集群型項目的吸引力,引導青島企業組團進入、整體開發,使乳山成為青島企業外延擴張的新空間。借鑒乳山水產科技示范園與青島海洋大學合作,建設研發成果轉化基地的經驗,充分依托青島作為“高、精、尖”項目研發中心的科技優勢,實施“借腦生財”戰略,努力搞好研發項目的配套加工,提升乳山產業的科技含量和高技術產業層次。特別要樹立間接對接的理念,對接青島大企業、大產業并非一日之功,眼前重點是從小做起,從與青島大企業的分廠、配套廠家協作合作入手,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來”,主廠引不來引分廠、整體部件引不來引配件、科研中心引不來引生產基地、銷售中心引不來引物流中轉,逐步強化與青島大企、名企的合作,由小到大,以小搏大。在這方面,乳山有成功的例證,乳山海大塑鋼廠通過與青島百龍大亞塑鋼有限公司合作,為青島方生產配套,實現了企業的長足發展。旅游業,抓住省里打造山東黃金海岸線的機遇,以對接青島旅游圈為目標,把乳山的旅游資源作為周邊特別是青島旅游的延伸,堅持市場運作、大項帶動、打造特色、借力發展,抓好藍湖國際游艇度假中心、東方水城、大乳山風景區等旅游大項的建設,努力把乳山建設成威海千公里幸福海岸線和青島沿海旅游圈的對接交匯點。特別要發揮青島在乳投資的地產項目和旅游項目較多的優勢,引導三產項目企業邊建房邊建廠、邊建旅游區邊建工業園,引“三”帶“二”,做活“房后”文章。
優化環境對接。在抓好硬體環境建設、拉開城市發展大框架的基礎上,緊緊圍繞青島的產業特點、政策導向,進一步完善“借青興乳”的規劃目標和具體措施,成立專門機構,設立辦事處,出臺優惠政策,促進雙方企業合作。同時,倡樹“人性化、親情化”服務理念,建立市級領導定期走訪青島企業和現場辦公制度,不斷提升對青島的吸引力。
延伸多元對接。幾年來,乳山通過引進青島企業,吸引了外資的介入,青島天泰集團與日本企業合作開發藍湖游艇度假中心,青島泰林公司與澳大利亞企業合作興辦名車俱樂部,青島海恩置業與美國合作新上福特普清洗劑,青島石化與美國合作建設康復中心等等。通過對接青島也推動了國內招商,引進了天泰集團、泰林公司、頤中煙草等青島大企名企,引進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齊魯石化等8家石油大企,使乳山成為“不產石油的石油城”。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借青不僅是目的,更是手段,借好青島往往可以收到聯系國內、接軌國外、擴大開放的傳導效應。下一步,我們將在抓好借青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在借韓上,重點是突出特色產業、培育集群經濟,以特色園區為載體,主攻韓國紡織染整企業,進一步擴大紡織染整園企業數量和規模,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紡織染整基地;主攻韓國機械配件產業,抓好HT模具等韓資項目建設,抓好韓國世界500強的韓國浦項鋼鐵電機項目,提升乳山機械配件產業的檔次;主攻韓國食品加工企業,抓好華隆公司與韓國合作項目建設,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和骨干大企。在借旅上,以建設目的地式的旅游區為目標,由前段的主要以國內投資向吸引國外資金轉變,抓好芬蘭國際黃金博物館建設黃金主題公園、日本客商投資溫泉開發項目建設,規劃好山巨山禺山森林公園,以“處女”地向外招商。在借大企上,主要是圍繞乳山的特色產業,在抓好一汽集團與昊安汽車配件、南莊內燃機建立合作關系,斯泰爾公司與玉龍公司、首鋼集團與金華公司合資新上機械配件項目,濟南化纖控股設立月圓花好公司的基礎上,與國內大企業進一步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引導現有企業增資擴股,吸引更多國內大企來乳合作,提升乳山優勢產業的競爭力。(劉國賢
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