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將以品牌漁業、高效漁業、生態漁業為核心,集中發展水產增殖業、健康養殖業、精深加工業、遠洋漁業、休閑漁業五大支柱產業,力爭用10到20年的時間,把山東半島建成現代漁業經濟區,帶動全省漁業產業升級。這是記者從7月1日在煙臺召開的全省加快漁業發展現場會上獲得的
信息。副省長陳延明出席會議并講話。
建設山東半島現代漁業經濟區,重點是建設四大漁業功能區。一是近海和內陸湖庫自然生態漁業區。該區以泛黃河三角洲、萊州灣、青煙威半島、海州灣、南四湖、東平湖6個漁業增殖功能區為依托,在加強漁業資源保護管理的同時,采用工程和生物技術,通過大規模實施人工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魚礁、建立水生生物保護區等綜合措施,有計劃地培育和保護近海和內陸漁業資源,逐步建立起具有自我維持能力的漁業生態系統,構建資源持續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環境健康優美的漁業資源保障體系。
二是優勢水產品生態工程養殖產業區。沿海以海岸線為基線,向海陸兩翼拓展,內陸在大水面集中、宜漁資源豐富的區域向四周擴展。到2010年形成優質魚、對蝦、海帶、海參、貝類等幾個產值過幾十億元、上百億元的大宗優勢品種。
三是水產品加工產業區。按照“簇群集結、規模膨脹”的思路,擴建一批以水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園區,形成“洼地效應”,把我省建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水產品加工基地。
四是漁港經濟區。按照現代港口經濟發展的要求,以漁港為依托,高標準、高起點、科學合理選劃漁港臨近區域,形成以漁業經濟為主體,海上運輸、船舶修造、濱海旅游等產業聚集、優勢互補的特色經濟區。可以選擇石島漁港等基礎條件較好的漁港先行試點,逐步推開。(完)(記者 李劍橋 通訊員 田良 高賢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