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汽車界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就是東風悅達起亞董事長胡友林以他的“官方”身份,單方面約見媒體,公開披露企業內部矛盾。一般來說,企業內部有了矛盾,不到最后決裂時刻,無論內部吵得何等厲害,對外面總還要表現出“完全一致”的樣子,甚至媒體探問,也是“無可奉告”。所以胡友林的這次舉動,可能比他
所發表談話的內容更具有研究價值。
大體查閱一下幾乎千篇一律的報道,胡友林談話的內容只有一個意思:就是東風和現代起亞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如果東風不退出,現代起亞就要撤資,而撤資就會給鹽城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這兩家之間究竟是什么矛盾,又因何而起,胡友林卻絲毫未作披露。給人的感覺是,胡友林的目的在于借輿論給東風施加壓力,迫其就范,并沒有解決矛盾的意思。
據媒體報道,胡友林談話的身份是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是他談話的內容并沒有經過董事會討論同意。未經董事會同意授權,任何人不能代表東風悅達起亞董事會發表談話,即使是董事長。所以胡友林發表談話的正確身份,應當是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的一方股東,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也就是說他代表的僅是股東的一方———江蘇悅達集團,而不應當是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
從胡友林的談話中,我們只看到了東風與現代起亞有矛盾,而看不出中方股東,即悅達和東風之間有什么矛盾,這就讓人很不明白,作為事件主要一方的現代起亞,為什么不自己站出來說話,卻要挑撥同是中國企業的悅達和東風不和,讓中國人自己打自己?據此看來,有人說胡友林充當了現代起亞的槍手,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不知道現代起亞究竟不滿意東風的哪一點,但是將東風的存在,作為他們威脅要從鹽城撤資的理由,顯然不是實話。只要對東風悅達起亞的發展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現代起亞要從鹽城撤資的戲,已經上演過好幾次了。去年所謂“第二工廠”選址事件,把張家港和無錫都卷進去了,鬧得沸沸揚揚,“地球人都知道”。其理由并不是因為東風的存在,恰恰相反是因為東風和悅達聯手反對,國家有關部門明確不贊成,他們才勉強作罷,但是另謀新址的念頭一直沒有打消過。
東風悅達起亞公司中的韓方高層,曾多次在筆者面前表達過對鹽城投資環境的抱怨,認為鹽城位置偏僻,工業基礎太差,人才不易招聘,物流成本過高等等,規劃中的鹽城第二工廠遲遲沒有推進,原因大概也在于此。筆者曾以他們的釜山基地也是白手起家為例,多次與他們有過討論。
作為一個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地區,鹽城能得到一個大的投資項目,特別是對當地經濟帶動比較強的汽車項目,實在太重要了,尤其是已經為此有了相當大的投入,鹽城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輕信現代起亞的說法,就又顯得不很理智了。而執掌十數億資產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胡友林,又是局內人,怎么也會如此輕信這個故事呢?
讓我們看看,現代起亞從鹽城撤資與東風退出究竟有沒有關系?
首先,現代起亞對鹽城投資環境不滿意之處,并不能因為東風的退出而立即改變,這個前提條件依然存在,即使東風退出了,怎么能保證現代起亞會與悅達“精誠合作”,死心塌地在鹽城發展呢?
所謂“平行股東”的說法更不能成立。因為在東風進入悅達起亞前,本就是悅達和現代起亞兩家合作,而合作的情況并不太好,這才一致同意把東風請進來的。當然現在我們也不能說悅達起亞得到了轎車生產資格,就過河拆橋,此一時,彼一時嘛。
不容置疑,東風比悅達實力雄厚得多,在合資企業中自然有較多的話語權,而這正是現代起亞所不喜歡的地方。現代起亞所追求的是像在北京現代一樣,在合資公司里由它們一家說了算,即所謂的控制權,這恐怕才是現代起亞要擠走東風的真實原因。
金融風暴以后,現代起亞重組,實力大增,一心想擠進世界汽車“6+3”俱樂部,把中國市場作為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跳板。閃電式和北汽合資,建立了北京現代,但北汽又和戴-克合作,引進奔馳,現代起亞阻撓不成,惱羞成怒,便有移情別戀之心,四處插手。由于中國產業政策限制,它的計劃難以實施。
現代起亞要實現在中國迅速膨脹的戰略,鹽城顯然不是它屬意之地,拋棄鹽城是它的既定方針。悅達更不是它所期望的戰略合作伙伴。東風比較強大,但現代起亞不愿受東風掣肘,先用撤資威脅,和鹽城結成暫時同盟,逼走東風,實現其第一階段目標后,悅達將更加沒有話語權,現代起亞就可以完全操控合資企業。
東風退出后,如果現代起亞繼續與悅達合資,按照中國現行的汽車產業政策規定,悅達還是占了一個所謂的轎車合資“指標”,仍然達不到他們再攜手其他合資伙伴的目的,所以從根本上講,現代起亞必須把悅達“消化”掉,才能為其騰出發展合資合作的空間。因此,或者迫使悅達加入一個集團,比如北汽或廣汽,或者讓悅達“自愿”退出,這將是現代起亞下一步的“戰略部署”。鹽城啊鹽城,悅達啊悅達,你們不要忘記“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古訓,還有一句話叫“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
中國入世以后,跨國公司獨資傾向越來越明顯,總想突破現行中國汽車產業政策的限制,在中國市場獨立發展。在合資公司內部更也是千方百計爭奪話語權,進而實現對合資公司的控制。現代起亞排擠東風,是向中國汽車產業政策發起的挑戰,也是對中國汽車管理部門的一種考驗。
入世以后,中國如何在與跨國公司合作的同時,發展獨立自主的汽車產業,是擺在中國政府部門和企業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程遠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