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謝幕的“中國人才國際化對接高峰論壇”上,眾多國內、國際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不約而同地發出了“國際化人才匱乏”的感嘆。據稱,2005年是中國進入WTO后實質性轉變的最關鍵一年。在這個進程中,技術、資本的國際化走在了前面,而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支撐的人才一體化,已經明顯滯后于其他生產力要素的發
展。盡管每年有超過20000人的海歸大軍,企業依然感嘆國際化人才匱乏,甚至不惜重金遠赴海外招攬人才。
某知名IT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一個需要海歸也成就海歸的時代,只有擁有了大量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中國的產品才能從低回報的“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中國企業才能在國際化路上走得更好、更遠。“對處于和平崛起時期的中國來說,海歸是一筆無論怎樣評估都不會高估的人力資源‘財富’。這筆‘財富’價值不僅體現在科技、信息及經濟管理領域,更體現在社會影響、文化交流以及國際人際關系網絡等各個方面,是中國與世界全方位接軌的催化劑。”
提上桌面的國際化人才供需錯位現象再一次催熱出國留學潮。尤其是今年高考落幕后,這個熱潮開始逼近沸點,無數有實力的家長都把目光轉向海外名校,希望能為孩子找到更加理想的成材捷徑。然而,在面對眼花繚亂的留學項目時,他們多少有些顯得無所適從。在此,本報善意地提醒你:別輕信中介言過其實的吹噓,別簡單地把跨出國門當作成功,那,僅僅是留學之路的開始。在喧囂中,我們更需要一些理性的思考:怎樣讓留學的經歷更有價值?怎樣讓海歸的人生更有內涵?怎樣才能成為企業所青睞的國際化人才?
出國留學不是“涮羊肉”
資深留學專家、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的中國區首席代表周涌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留學決不等于出國讀書,跨入國外大學僅僅是獲得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你具備了成才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歷練各種經歷更重要。國際化人才應當具有全球視野、全球胸懷,具有跟國際對接、交流、溝通的能力,具有適應在國外生存和發展,即跨文化的生存能力。海外留過學,會講外語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國際化人才。
周涌的觀點緣于中國社科院前不久公布的一項調查:1045名海歸中,80.6%的人出國留學的第一選擇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其中甚至有514人把它作為自己的惟一選擇。這些海歸們在外國留學的收獲,列前三位的分別是:語言能力、專業知識、對國外社會的了解。被選擇率最低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僅占7.8%。周涌說,這說明當前出國留學存在著很大的誤區,“留學的價值在于歷練一種經歷,而非獲得一紙文憑。不能像涮羊肉那樣簡單,放進留學這個大鍋里涮一涮,就立馬變成企業爭搶的人才了。”
那么,成功的留學應該歷練哪些經歷呢?作為有著7年旅居英國生活學習經歷的中國學者,周涌認為,出國留學應當磨礪6種經歷:出國留學的經歷應該是一段充滿了使命感和危機感,為理想而奮斗的經歷;應該是一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學習的經歷;應該是磨煉意志的打工的經歷;應該是融入當地社會,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經歷;應該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實習的經歷;應該是由小做起,將所學的轉化為生產力的就業及創業經歷。
企業看重“海歸”經歷
留學究竟可以收獲到什么?“海歸”的優勢在哪里?周涌認為:“英文好不是海歸最主要的優勢,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英文也不會差,‘海歸’更不能當作一張燙金的名片,洋文憑也不能成為打動企業的理由,真正能使企業心動的是留學生涯造就你的多種特質:先進的思維模式及行為方式,良好的國際化人脈網絡、對多元文化的融會貫通等等。這也是你在和國內名牌大學的學生相比時,對方不具備的優勢。”
與先輩們相比,今天的留學生更加具備成為海歸精英的可能性。他們跨越東西方,依賴現代化交通和資訊手段和世界全方位接軌的特點,使他們更具國際化色彩,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大潮里奮力拼搏的創業意識是當代中國留學歸國人員區別于以往四代留學生的最鮮明的時代特征。“與國內同齡人相比,海歸精英特有的多重文化和學習背景,國際性人脈乃至全球化視野都是一般國人所難以具備的。”周涌說。
成都某獵頭公司近日一項調查顯示,80%的企業看重“海歸”留學的經歷和他們的國際化視野,“經歷會帶給人知識和經驗,而國外先進的社會理念、價值觀念及思維方式是國內企業一直推崇的,也是愿意學習和借鑒的”。
職業指導計劃豐滿留學經歷
在去年,“海待”現象曾一度被某些媒體無限放大,讓人們對出國留學產生了一些誤解。對“海待”現象,前程無憂的資深人力資源專家羅白女士有非常獨到的見解:“‘海待’問題的暫時存在,是中國留學生缺乏對留學價值及對通過留學所取得的收獲認識不足帶來的,同時也是缺乏一種有效機制聯絡教育方(海外大學)及需求方(企業)而帶來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海外大學與企業一道共同建立一個幫助海歸職業發展和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互動機制。”
這一見解在2005年得到了海外大學的首肯。從年初開始,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牽手前程無憂,強勢推出“職業指導計劃”,該計劃為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國際基礎課程和碩士預科的在讀及已畢業學生,提供包括專業職業咨詢和培訓、隨時更新的職業信息、學生成長記錄檔案、國內外著名企業的兼職、實習和就業機會等服務。
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認為,國內預科教育和海外留學深造只是留學計劃的一部分,大學和預科教授的是專業知識,而“職業指導計劃”無疑可以豐富學生的留學經歷。“我們希望這些留學生能在獲取海外文憑的同時,具備多元化文化背景下思維和交流的能力,豐富的實習和兼職經驗,符合個性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較強的職業意識。”
名詞解釋:職業指導計劃
學生一旦進入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國際基礎課程或碩士預科,就自動被納入了“職業指導計劃”。此項計劃分四個階段實施:1、學生在預科階段,將接受來自專業人力資源機構所提供的職業規劃咨詢、潛能培養、性格測評等課程及服務;2、學生在英國或澳大利亞就讀期間,將接受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與專業人力資源機構共同安排的各項專業培訓,獲得隨時更新的職業信息,在暑假期間獲得實習和兼職機會;3、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的畢業學生將通過“職業指導計劃”的簽約企業和專業人力資源機構的就業平臺推薦就業。4、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將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檔案”,作為向雇主推薦的有連續性,記錄完整的個人發展資料。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