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來自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數字顯示:我國政府機構年電力消耗總量占全國總消耗量的5%,能源費用超過800億元,單位建筑面積能耗超過世界頭號耗能大國——美國政府機關1999年平均水平的33%。
在建立節約型社會過程中,政府部門和社會公共機構理應率先垂范。但記者近日采訪中發現,由于長期以來缺少定額管理
以及“公家的消費都正當”等錯誤觀念,當前政府機構中的資源管理機制缺失、資源浪費現象驚人,已成為資源節約利用的一大薄弱環節。
政府公務人員1天耗電量,夠普通百姓用19天
近日,記者來到上海某政府機關辦公大樓實地采訪。這座大樓的西側入口共有內外3道門。據介紹,如果將這些門全部關上,所形成的兩個封閉空間就可以有效阻隔冷、暖空調的外溢。
“但現在,不管大樓內是否開空調,這3道門始終敞開,任由冷氣、暖氣往外跑。”
一位被采訪者痛心地說。記者還發現,由于長期敞開、不關閉,3扇門現在都已經“不活絡”,很難關上了。其中一扇門甚至已被固定死,原先安裝的自動關門裝置也已被拆除。
大樓每層樓的兩個電梯出口、樓梯拐角處均靠窗,自然采光條件良好。記者實地采訪當日天氣晴朗,但這些自然光照充足的地方都亮著“長明燈”。其中,每個樓梯拐角處有一盞48瓦的日光燈,電梯出口則是4只48瓦的日光燈管。大樓共16層,按白天工作8小時計算,如果僅在這些地方加強管理、出入人員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每天就可節約用電74度,1年能節電2.7萬度。
不久前,北京市對全市48家市、區政府機構2004年的能源消費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8家政府機關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電量分別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機構的人均年用電量最高值達到9402千瓦時,相當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時的19倍。也就是說,一名政府公務人員1天的耗電量,夠一個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電。
調查還顯示,部分政府機構仍大量使用白熾燈,數量超過3萬只,其中至少有1.8萬只可用節能燈替代。有50%的建筑沒有外墻保溫,有70%的建筑沒有使用雙層玻璃。部分老舊建筑雖然總能耗低,但保溫性能差,能量損失大;新建辦公樓大大改善了辦公條件,但能源消耗也大大增加。
政府機構是消費大戶,卻是監管盲區
“在資源管理與節約利用方面,除了企業降低能耗與自身的經濟效益直接相關之外,誰也沒有真正把節約、降耗當回事。”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處長黃倩對記者說。
目前,政府機構與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企業屬于資源消耗的三大重點領域。但在我國,政府機構一直都沒有資源使用方面的定額限制和定額管理,成為節能監督工作的“盲區”。相反,人們還形成了一種“只要是公家的消費,就都正當”的錯誤觀念。一些領導干部和機關公務人員有“花公家的錢不心疼”的心態,節約意識較為淡薄,極易導致資源的過量消費行為。
上海市能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謝仲華認為,政府機構資源消費巨大、浪費嚴重,一是因為許多政府機構公務人員的節約意識不強,二是因為不少建筑的建造年代較早,而建造時幾乎沒有考慮如何節能,其設計本身也與國家及地方政府的節能要求相去甚遠。
譬如,空調系統的能效較低,是當前政府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除了許多空調房間的門窗關閉不嚴,甚至不關之外,還牽涉到系統設計、所用能源種類等多方面因素。譬如,一些設備的規格選用不合理,造成“大馬拉小車”;一些管道的設計不合理,導致相當部分的能源被白白浪費。
新加坡邁科智控有限公司總經理龍仕洲表示,節能技術的應用需要一筆不小的初期投入,而回報相對較慢。由于任期有限,一些領導認為采用節能技術,投入的資金要算在自己的賬上,而收益卻會算在后任的賬上,所以積極性不高。“目前在中國,對政府機構等公共部門的資源浪費行為還沒有強有力的約束。官員們都知道貪污是有罪的,但從來沒有人說浪費會有罪、要判刑。”
京滬兩地啟動政府用能診斷、評估
在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政府機構率先垂范,不僅可以降低能耗、水耗,節約行政費用支出,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政府機構的表率作用,樹立政府良好形象,從而推動全社會資源節約工作的開展。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趙國通表示,要加強政府部門和社會公共機構的資源利用管理,首先提高政府機構公務人員的節約意識。記者了解到,2004年夏季用電高峰,上海市經濟委員會拔掉了辦公樓走廊上雙燈管日光燈內的一根燈管。僅此一項,白天12小時可節電大約25度。夜間樓道基本只打開四分之一的照明燈,在確保夜間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節約用電。
這一點,北京市市長王岐山也可謂是以身作則。記者近來多次在王岐山參加的北京市會議上聽到他講自己的節能“心得”,如在辦公室辦公只開臺燈,不開頂燈;出門隨手關燈;冬季調低暖氣溫度,披著軍大衣工作等等。王岐山說,如果制止了政府機關范圍內的“跑冒滴漏”現象,就可節約相當可觀的經費和資源。
趙國通建議,可以在政府機構辦公大樓的各個樓層安裝分電表,不一定要完全按照電表數據進行評比,主要是通過此類方法,對政府機構的浪費現象起到監督、遏止作用。
其次,要在改進技術上下功夫,完善用能設備,最終實現智能化管理。據介紹,新加坡的大多數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設備管理系統。其中,新加坡內政部、外交部、環境部、警察總部等政府機構大樓,由此每年可以減少能耗約30%。
記者了解到,北京已著手制訂市級政府機關節能、節水目標及措施,要求公務人員從小事做起,力爭全年節能8%以上。同時,選定10家政府機關作為試點單位,組織專家開展能耗診斷,進行技術改造,并通過試點為政府機構實行能耗、水耗定額管理提供經驗。
目前,上海相關部門正聯合上海市節能服務中心,對人民大廈以及17個區縣人民政府的辦公大樓進行用能設備診斷,包括水、電、煤氣、風機、鍋爐等。預計整個診斷評估將于今年10月前完成并形成“診斷報告”。專家將根據政府機構在不同季節的不同能耗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制訂相應整改措施,最終通過科學管理、科技進步,使政府機構的資源得到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