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報告了預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審計出的一些重大案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28日,李金華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所作的關于200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依然觸目驚心。
&nbs
p; 擠占挪用資金等問題屢審屢犯 本次審計發現,虛報多領預算資金、轉移挪用或擠占財政資金、私設賬外賬和“小金庫”,這些問題可謂屢審屢犯。
2003年到2004年,體育總局決定,由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向所辦的兩家公司支付體育彩票發行費,但支付的費用超過實際需要,兩公司由此獲利高達5.58億元。在彩票印制過程中,體彩管理中心負責人還弄虛作假,人為增加環節,轉手高價采購,致使彩票發行費在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流失2341萬元。
2003年至2004年,國家旅游局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在河北涿州違規建設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分院和后勤基地,占地168畝、投資規模5600萬元。審計還發現,國土資源部未經批準自行立項建設了航遙大廈,民航總局所屬空中交通管理局挪用資金購買了銀通大廈。
審計發現,截至2004年8月,國家物資儲備局尚有1994年以前累計借出的各類儲備物資14億多元未收回,部分已經損失。截至2004年末,國家累計撥付中藥材儲備資金2.66億元中,有2.27億元基本形成損失或被擠占挪用。
此外,2004年度中央預算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45個中央部門基本支出人均水平高低相差10倍以上,人民銀行、廣電總局收支未完全納入中央預算,發展改革委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4.5億元時直接預留74.8億元。
李金華指出,這些現象反映出,目前,部門預算管理還不夠嚴格、規范,有些單位領導依法行政意識不強,財經法紀觀念比較淡薄;部門權力還沒有得到有效制約,制度和管理上還存在一些漏洞,使少數單位和個人得以利用資金分配和管理權力,謀取不正當利益;責任追究制度還沒有完全落實,對已發現的問題有的整改不徹底。
高校亂收費、醫院藥價高現象十分嚴重
上學貴、藥價高,是近年來群眾反映強烈的兩個問題。2004年度專項審計發現,部分高校亂收費現象十分嚴重,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
2003年,18所中央部屬高校違規收取的各類費用,包括未經批準的進修費、MBA學費,國家明令禁止的費用,自行設立的輔修費、旁聽費,超標準、超范圍收取的學費、住宿費,強制收取的服務性、代辦性收費,以及重修費、專升本學費等,竟然高達8.68億元,比上年增長32%,占當年全部收費的14.5%。
2003年,衛生部和北京市所屬10家醫院平均每門診人次收費高達307元,比上年增長8.8%;每病床日平均收費高達1006元,比上年增長10.9%。李金華指出,造成看病貴的原因,一是一些醫藥生產企業虛報成本,造成一些藥價虛高;二是醫藥流通環節層層加價,牟取暴利;三是醫院采購中收取折扣、回扣現象比較普遍;四是有些醫院違規收費,增加了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違規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國家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盤活銀行不良資產,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但是,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在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違反程序、弄虛作假、暗箱操作,致使部分資產被低價處置,造成國有資產不同程度的流失。
2001年,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長沙辦事處在處置位于廣東省南海市的130畝土地資產時,先收取南海裕東龍有限公司的價款,然后才進行評估、發布處置公告和舉行拍賣會,而南海裕東龍有限公司是唯一的競拍人。該土地基準價為每畝34萬元,拍賣評估價為每畝11.63萬元,而實際成交價每畝僅5萬元。
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廣州辦事處以3.18億元價格將涉及90戶企業的44.75億元債權“打包處置”給廣東中鼎集團公司后,又受中鼎公司委托進行處置,并按處置所得金額的4.35%收取服務費,該辦事處參與人員人均分得36萬元。審計抽查其中兩項債權發現,當時均以零價格出售給中鼎公司,但轉手再處置時價格分別為7500萬元和2700萬元。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都辦事處原總經理在處置一項8730萬元債權的過程中,明知該項債權已被法院拍賣并能獲得3328萬元拍賣款,但仍以1100萬元的低價處置給私營企業,有關人員涉嫌經濟犯罪。
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長春辦事處組織拍賣33套抵債商品房,成交價比市價低54%,其中80%的競買人為該辦事處員工,其他也大多是職工親屬。
一些資產管理公司財務管理混亂,違規挪用資產處置回收資金為職工謀利或公款私存,造成回收資金損失;對抵債資產管理不嚴,大量賬外存放或違規自用。長城資產管理公司西安辦事處自2001年以來,截留處置回收資金2093萬元,并違規占用抵債土地,修建辦公樓和職工住宅。東方資產管理公司2000年至2003年共向財政部虛報職工人數3983人,造成財政部多撥付人員費用1.98億元。
10戶中央企業原領導人員存在違規問題
不按程序決策,違規決策,管理不善……2004年,審計署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等10戶中央企業原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進行審計,發現由于上述原因,共造成損失145億元。
1997年8月,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在民營企業———北京三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無力償還2000萬元借款的情況下,仍為其2000萬元銀行貸款提供擔保。因三鳴公司已停業,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替該公司償還銀行貸款本息2226萬元。以上借款、擔保共形成損失4226萬元。
審計發現,有的企業弄虛作假,偷逃稅款或騙取財政補貼。如常州蘭翔機械總廠通過虛報下崗職工人數,累計騙取中央財政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補助資金1110萬元;為取得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對其金融債務的豁免,竟將100萬元公款用于行賄。
審計發現,10戶企業由于違規處置資產、關聯方交易讓利、違規經營等,共造成國有資產流失20億元。1998年至2002年4月,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屬國華電力公司將退役發電機組無償交給北京華明熱電工程公司經營,并納入主業生產計劃上網發電,擠占主業盈利空間,華明熱電工程公司由此獲利8825萬元,并用其中的4092萬元為國華電力公司中上層干部購置商品房。
審計還發現,少數企業領導人及下屬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這次審計共查出違規轉移國有資產、挪用公款、貪污受賄等涉嫌經濟犯罪案件線索9件,涉案金額16億元。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沈路濤鄒聲文張宗堂(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