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東方早報報道,1/5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情緒中暑”的比例會急劇上升。瑞金醫院門診醫生告訴記者,這兩天上海的氣溫和濕度恰恰符合了這個數值。
靜安區中心醫院門診部趙主任告訴記者,從6月開始,腦血管、心血管和老年病
病人數量增加了5%
,其中前天的統計結果就比之前一天增長了8%。這些情況的出現與天氣高溫所帶來的病人情緒和生理上的變化不無關系。
“情緒中暑”者情緒煩躁、易發火、感覺內心烘熱、思維紊亂,交流的時候不但詞不達意,稍有不順就會引起吵鬧和責罵。醫生們總結說,高溫天氣下,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難題就是,一面是病人很難溝通,另一面是病人數量的激增。
為預防這樣的醫患糾紛“高溫病”,滬上各大醫院已經在籌備各種應對方案,并特別組織了高溫演習,針對夏季可能出現的供電緊張狀況,練習了在停電的狀況下醫院采用人工手段掛號、分診和診治能力。
為了盡可能的縮短病人就醫時間,醫院同時應急增加了多名導醫,提供咨詢并陪同需要的病人前往相應診室就診。(李祎)
責任編輯 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