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國轉讓軍用機場的說法觸動了俄羅斯的敏感神經
俄羅斯軍隊尚未完全撤出格魯吉亞,已經傳出美國大兵準備進駐格境內的說法。
6月18日,格反對派“格魯吉亞運動”領導人塔拉哈澤對外界稱,位于格東部的原蘇聯空軍“大希拉基”機場14年前被轉交給格方后,逐漸成為當地村民的
牧場。今年5月美國總統布什訪格后,格政府突然催促該機場附近的村民搬家,并許以每家5萬美元的搬遷補償費。塔拉哈澤認為,這表明格政府正準備將該機場轉讓給美國。
這一消息立即觸動了俄羅斯的敏感神經。俄前空軍司令科爾努科夫說,如果美軍真的拿到了格東部軍事機場的使用權,那么五角大樓將獲得在第一時間趕赴本地區任何一沖突熱點的“最寶貴基地”,這將是一塊有力的“跳板”。
根據今年5月30日俄格簽署的協議,俄軍將于2008年最終完全撤出格魯吉亞。其實,俄長期以來之所以不想走,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前腳剛走,美國和北約后腳就來“填空補缺”。5月23日,俄總統普京就明確表示,俄駐格軍事基地撤除之后,不希望看到第三國軍隊出現在那里。他說,那“將會危及俄羅斯的安全”。
盡管6月21日格國家安全會議秘書發表聲明稱,向美國轉讓軍用機場“是胡說八道和假消息”,但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向格魯吉亞派兵恐怕是遲早的事。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美國大兵就獲得了進入格的“軍事準入權”。2003年3月底,格議會通過了美格加強軍事合作的協定。該協定賦予美軍多項特權,其中包括美軍事人員入格境免簽證、可在格境內攜帶武器、可根據需要自由在格境內移動軍事設施、享受外交官待遇等等。2005年1月,美國繼“培訓和裝備格軍計劃”之后,又啟動了“保持與穩定行動計劃”,繼續幫助格按北約標準建軍;另外,美國一直出資幫助格改造本國境內的軍用機場。
當格魯吉亞軍人被灌入了“美式軍事思想”、當格防空系統與北約實現“聯網與共享”時,美國在格的軍事存在已經實現了———而這正是俄羅斯最不愿意看到的。(本報駐外高加索特約記者
關健斌) 《環球時報》 (2005年06月24日 第三版)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