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稱,企業不得擅自擴大免檢標志適用范圍
本報訊(記者郭安)針對近期雀巢和光明“問題產品”事件,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免檢制度只是給予某一種或者幾種型號的產品,所以說免檢制度并不免檢整個企業產品。
回爐光明奶
不屬于免檢產品
《新京報》:有報道稱,碘超標雀巢和回爐光明奶屬于免檢產品?
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以下簡稱負責人質檢總局):碘含量超標的雀巢金牌成長3+金牌成長3+奶粉,以及正處于“變質牛奶回爐再加工”事件中心的鄭州光明山盟乳業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根本不屬于國家免檢產品。
《新京報》:從國家免檢制度實施以來有多少企業被撤銷免檢資格?
負責人:截至目前,共有66大類、1489家企業的產品獲得了免檢。其中,2002、2003年,熱軋帶肋鋼筋、尿素、皮鞋、空調、洗衣機等免檢產品,都有因在國家監督抽查中被判定產品質量不合格被撤銷免檢資格的案例。同時在2000年實施國家免檢制度后第一批已經到期的202個獲得免檢資格的產品中,就有37個產品失去了免檢資格。
不能擴大免檢證書使用范圍
《新京報》:企業產品獲得“免檢”后,是不是就放松了質量管理?
負責人:企業產品要想獲得免檢資格,必須符合近乎苛刻的條件。獲得免檢后,絕非“一勞永逸”了,相反它的壓力更大了。因為拿到免檢資格后,質檢系統有更高的動態質量管理要求。比如,企業每年必須有免檢產品質量報告;國家質檢總局對免檢產品進行突襲式的國家監督抽查等。一旦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就會被撤銷免檢資格等。
《新京報》:免檢制度是否是對給予整個企業產品都免檢適用?
負責人:免檢制度只是針對企業某些產品,并不是針對所有產品。企業不得擅自擴大免檢證書或者免檢標志的適用范圍,也不得以非免檢產品冒充免檢產品。
歡迎對完善免檢制度提建議
《新京報》:免檢制度的社會效果怎么樣?
負責人:首先擴大了出口,引導了消費,并減輕了企業負擔,最重要是扶優扶強。根據統計,1498家企業獲得免檢資格后,每年減少檢驗費用支出總計達到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企業減少檢驗費用支出達到6.8萬元。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媒體對一些公司質量事故的報道?
負責人:近期有若干國家免檢企業的產品被媒體曝光,但是經過質檢總局調查,有的產品不在免檢范圍,有的被抽查的產品是假冒產品,有的所謂的產品質量問題,并未經過科學論證,而有的產品的質量問題不是生產問題,而是銷售中的保管問題,還有的屬于舉報失實。不過,質檢總局歡迎社會各界對免檢產品進行監督,對完善免檢制度提出建議。質檢總局對于產品有質量問題的企業需要曝光時堅決曝光,但必須本著實事求是,對消費者、對企業、對社會負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