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關于醫療體制改革的新的政策法規正在醞釀之中,不日將公布。昨天,衛生部政策法規司一位高級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衛生部從來沒有出臺過醫院市場化的政策,也沒有說過醫院可以賣掉!痹摴賳T表示,衛生行業是關系到老百姓生命健康的特殊行業,用一般經濟改革規律進行衛生改
革是不對的。
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政務總監陳哲峰認為,近來衛生部接連的動作和表態至少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即今年醫療體制改革的重點不是在產權層面,雖然產權剝離是醫療體制改革的首要工作,“衛生監管的加強將是衛生部的重點!
衛生部開始強力監管
近日,衛生部印發了《衛生監督稽查工作規范》和《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若干規定》,體現了衛生部強力監管的態度以及逐漸加強的話語權。
衛生監督稽查是指衛生監督機構對其內部及下級衛生監督機構及其衛生監督員在衛生行政執法活動中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情況進行的監督和檢查活動!缎l生監督稽查工作規范》規定:衛生監督機構對檢查發現、群眾投訴舉報、上級交辦、有關部門移送的違法違規事件應當做好記錄,經初步核實對屬于稽查范圍的,有明確違法違規行為人、案件來源可靠的,由稽查人員所屬衛生監督機構負責人批準立案查處,同時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對不屬于本部門稽查范圍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部門處理。被稽查單位在接到衛生監督稽查意見書后,應當及時整改并在30日內將整改情況報衛生行政部門和稽查單位。
而《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若干規定》強調,各級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相應責任:超越法定權限的;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適用法律、法規、規章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處理結果顯失公正的;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的;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不落實,責任不清造成重大過失的以及其他違法行為。
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在日前舉行的醫院與醫藥企業峰會上指出,當前醫療服務市場上出現的“看病貴”、“看病難”等現象,根源在于我國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性差、醫療資源配置效率低。而要解決這兩個難題,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讓醫療體制改革走市場化的道路。
對于衛生部的輪番表態,中國醫藥設備協會秘書長顧維軍表示:“今天(20日)出來這樣的說法,是各個部門之間博弈的結果,比如衛生部、社保部門、藥監局、發改委等!
醫療體制“市場化”懸念
盡管衛生部沒有透露即將公布的醫療體制改革“新政”的具體內容,這絲毫也沒有減低人們對醫療改制等問題關注的熱度。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表示,醫療改制市場化到底采用什么模式應該首先搞清楚。該市場化的要由市場來做,該政府做的政府要做好。
吳明介紹說,美國的醫療改制也不是完全市場化。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很健全,保險公司也可以控制醫療的價格,因為病人不直接跟醫院進行金錢交易,而是通過保險公司進行的。
有專家認為,一些地方政府讓醫院自己去市場找飯吃,而不投入足夠的資金,但市場機制是需要靠價格來控制的,可價格偏偏由政府來控制,所以市場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競爭機制也沒有形成。
“現在需要政府配置資源與市場化配置資源的結合,不能一味否定哪一種形式,而是兩種形式應該并存,但最主要的還是政府的整個調控能力,因為衛生行業必須要由政府來控制!眳敲髡f。
其實早在1980年,政府就開始了醫療改革的漫長之路:先是對醫院逐漸放權,接著是承包、院長負責制,再到后來的運行機制改革以及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似乎并沒有達到最好的效果。
吳明介紹說,一方面政府把醫院作為事業單位來控制床位、人員編制,以控制財政經費補助的支出;另一方面又把醫院作為可以自我創收發展的經營單位來激勵其發展新技術、新項目。由于管理者與經營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稱,醫院最終都能突破管制,就自然造成這樣的結果:患者抱怨醫療費太高,承擔不起,醫生抱怨自己的收入低,而隨著醫療體制改革風的興起,種種的產權交易也暴露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對此,國家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常修澤表示:“目前公立醫院體制改革的思路還不明晰,首先必須明晰醫院的產權,確立公立醫院的出資人制度,進而確定不同組織形式的公立醫院的權利架構、運行目標和監督!(馬曉華 發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