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19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硫磺島舉行的戰歿者追悼儀式上。新華社發 |
 |
4月10日,德國舉行紀念集中營解放60周年活動,施羅德為遇難者獻花。 |
   晚報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與德國總理施羅德相比,除了職務相同,還有一些相同之處。相同身世:父親充當侵略工具    兩人對于60年前二戰時期情景都沒有記憶。小泉出生于1942年1月8日,施羅德的生日是1944年4月7日。兩人的父親在60年前都充當了侵略政策的工具。施羅德的父親是軍人,施羅德不到1歲的時候,一封陣亡通知書送到了他母親手上。小泉的父親小泉純也在戰爭期間曾參加過大政翼贊會活動。大政翼贊會是當年日本為推行軍國主義體制,仿照納粹組織形式建立的法西斯組織。戰后被美國占領當局整肅而解散,其參與者被禁止擔任任何公職。1952年解除整肅后,其父再度投身政界,后曾出任防衛廳長官。不同道歉:一個敷衍一個誠心
   再說一些今年以來兩人的不同之處。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國際輿論對日本和德國領導人的言行自然格外關注。
   先說關于60年前那段歷史的表態。小泉4月在印尼召開的亞非峰會上就日本歷史上對亞洲國家的殖民統治和侵略表示了道歉。其實這只是重復了前首相村山富市的一些話語。小泉在日本政界一向以語言明快、有鼓動性而自豪。但在道歉話語上就變得人云亦云、言辭單調了。反觀施羅德,4月13日在會晤到訪的韓國總統盧武鉉時說,“以小心謹慎和自我批評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歷史,不會失去朋友,還會贏得朋友。”他在給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5月7日刊發的文章中寫道:“我們對通過德國人之手和以德國人之名給俄羅斯及其他各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表示道歉,請求寬恕。”言語不同,誠心可見。
   再說國際舞臺上的表現。5月9日,在莫斯科,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慶典的各國領導人從檢閱臺緩步走向無名烈士墓時,日本首相小泉突然快步走到最前面,與美國總統布什拍著肩膀說笑,如同赴宴會一般。而走在他們后面的德國總理施羅德則是神情凝重。
   日本和德國相比,有不少相同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最顯而易見的不同是鄰國關系。德國早已實現與鄰國的和解,并贏得了尊重。日本與鄰國的摩擦長期不斷,最大的摩擦原因是歷史問題。從小泉和施羅德的身世和言行,不難看出摩擦孕育和產生的背景。如何超越歷史問題的障礙?古人云:“旁觀者清。”一家德國報紙的觀點可供參考:“日本如果不學會接受鄰國看待歷史的視角,將永遠不可能與鄰國實現真正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