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圖片:挖土機在前面整地,施工人員跟在后面鋪防滲膜

![]()
資料圖片:施工人員在襯砌駁岸,即所謂的防側滲處理
本報訊 圓明園綜合整治工程環評報告本月末將遞交,國家環保總局將充分尊重環評機構通過詳細論證遞交的環評報告,并將根據環評報告和各方面的意見作出決定。昨天,在第八屆綠色中國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的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這樣表示。
圓明園綜合整治環評報告如果沒有意外延期,就應在本月末遞交國家環保總局。此前,圓明園環境影響評價可謂一波三折。北京師范大學因延誤環評時間被國家環保總局點名批評,而后,清華大學聯合了有關單位組織多學科專家成立了環評工作組,主動承接了圓明園環評,同時,北京師范大學也表示積極配合。在接了被外界稱為“燙手山芋”的圓明園綜合整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后,清華大學方面表示,將在環保總局限定的時間內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而后,其機構負責人表示,在圓明園環評沒有作出結果前謝絕任何新聞媒體的采訪,至此,環評進程如泥牛入海。而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截至目前,國家環保總局還沒有收到清華大學有關環評報告要延期遞交的信函。
“圓明園環境整治工程無論是公眾聽證,還是整個環評過程,其標志性意義在于環境執法的公開、透明在我國環境事件中已經顯現”。昨天,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這樣評價圓明園事件的意義。
另據《新京報》報道:
“自然之友”召集專家緊急磋商
據知情人士向“自然之友”透露的環評報告內容,分為八個部分,景觀、文物、水、大氣、噪聲、生態、地下水、地表水。目前的焦點是在最后三個。
6月17日下午,“自然之友”召集京城部分專家學者進行緊急磋商,參與這次會議的北大教授俞孔堅認為,“任何有害于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工程都是錯誤的”,即使環評報告100%支持防滲工程,也不能成為目前正在進行的圓明園改造工程的依據和借口。
清華大學稱環評還未結束
負責此次環評的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陳吉寧,昨晚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環評工作還沒有結束,他們也聽說了社會上傳言的多個環評報告出爐的版本。
這位負責人說,由于此次環評分多個小組,目前分組報告已經出來,但沒有進行匯總,因此,目前還尚未對圓明園湖底防滲工程得出最后結論。他沒有透露分報告的結論。
據參與此次圓明園環評的一位人士透露,環評人員只是根據一些指標做一些試驗,然后根據試驗提供一些數據。他們并不對數據進行結論性分析,也不會表態。據了解,環評報告將在20日前后提交給海淀環保局,然后根據程序,再舉行專家論證會,由各方面的專家根據環評報告做論證,可能在專家論證會上有結論性的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