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訊 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我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正在逐年縮小,荒漠化區域得到有效治理,風沙鹽堿危害得到了一定控制。全省83.2萬公頃沙化土地,有71.8萬公頃已改造成可利用的非沙化土地,其中51.9萬公頃改造成可耕地,18萬公頃進行了植樹造林。
6月16日,記者來到禹城市辛店鎮沙河新村
,剛剛割完麥子的田野里農民們正在澆水,準備夏播。該村村民彭長玉告訴記者,以前這里是“無風三尺沙,有風沙滿天,小麥連根拔,一年莊稼種幾茬”。十幾年來,該村在治沙專家的指導下,按照田、林、路、橋、溝、涵、閘等配套工程標準,建設了高標準的農田林網。彭長玉說,今年他家種的優質桃已經上市,小麥畝產由過去的一二百斤增加到現在的800斤以上,基本上看不到風沙的影子了。
齊河縣過去有十幾個鄉鎮3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嚴重沙化,農作物受沙埋等危害十分嚴重。該縣堅持長年治沙造林,實施“大地林網”工程,規劃建設了高標準農田林網90萬畝,僅2003年以來,全縣新增林地面積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5.6%,林業總產值達4.5億元。近年來該縣降雨量也明顯增加。
據省林業局負責人介紹,我省防治荒漠化工作起步較早,結合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大搞農田防護林帶、農田林網和農林間作建設,實行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沙、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沙區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5.6%,沙區的生態環境、生產條件等有了根本好轉。據有關氣象資料顯示,沙區年平均風速降低了25%,八級以上大風天數減少了一半以上,重度干熱風天數由3.4天降為0.43天;揚沙天數由上世紀60年代年均11.8天減少到1.8天;據對6.5萬公頃治沙工程測算,沙區的風蝕模數大大降低,土壤流失量每年減少225.6萬噸。
□記者 李劍橋 通訊員 馬巧燕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