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在向國外學習時,中國人已習慣于將目光聚焦西方發達國家,常以歐美為“參照”,而對地球的另一片大陸———非洲,則難以去除“貧窮、落后、素質低下”的印象。其實,非洲兄弟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當我在非洲工作8年回國后,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歷的一件件小事,都讓我不
由得觸景生情,將思緒一次次拉回到非洲。 從南非回到祖國,第一站抵達昆明。春城變得更美麗了,道路也更寬闊了。但遺憾的是,人們對自覺遵守交通秩序似乎并不習慣。在街頭,前方十字路口因一輛車強行通過造成堵塞,于是乎,四面八方的車流不是相讓而是見縫插針朝前涌。在南非,駕車人之間相互禮讓,極少出現堵塞不通現象;車輛禮讓行人是不成文的規矩,被普遍執行,除非情況緊急,否則不會按喇叭。 在昆明機場的候機廳內,乘客的高聲交談此起彼伏,而在非洲,候機室里乘客大都埋頭讀書看報,一片安靜。 快要登機了,乘客們仍穩如泰山,可當檢票門打開時,人潮迅速沖將過去,站在隊首的我只好習慣地向后避讓。這種現象我在非洲很少見到,自覺排隊在那里已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人們不僅在銀行、郵局和商店內自覺排隊,就是在大街上等候公共汽車也自覺排成一列。 非洲兄弟把中國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感到由衷高興,“向中國龍學習”已成為非洲有識之士的共識。他們這種善于發現友人之長處、學習他人之優長的品質給我們以啟迪。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我們需要更多的微笑與善意,需要更多的寬容和理解,非洲人樂觀開朗的性格和自覺遵守秩序的習慣值得我們學習。李新烽 中國人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