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我們大草原上,不僅狼吃羊,而且老鼠也吃羊。這種事情聽起來有些離譜,但這千真萬確。由于附近草場老鼠成災,我家已經有10多只羊因受到老鼠的襲擊而受傷。”祖祖輩輩都在阿巴嘎旗草原放牧的滿興寶一見到記者,就講起了他們草原遭遇鼠災的情形。
鼠害加重 草枯羊瘦
初夏五月,正是內蒙古草場返青、牛羊長膘之際,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滿都寶力格蘇木的牧民們卻為泛濫成災的老鼠犯愁。牧民達寶力道家3000畝草場大部分枯黃一片,到處是老鼠洞,被老鼠啃咬掉根子的牧草散落得到處都是。他十分擔憂地告訴記者:“草原上的鼠害一天比一天嚴重,我們的羊眼看就沒草吃了,這不能不讓我們牧民擔心。”
遍地的老鼠洞
記者在去往白興圖嘎查采訪的路上看到,本該返青的草場上并沒有綠草,只是遍布著密密麻麻的鼠洞,許多被車輛壓死的老鼠尸體散落在周圍。活著的老鼠大約有兩三寸長,在裸露的草地上到處亂竄、互相啃咬。牧民介紹說,由于草被啃光了,老鼠只能同類相殘,這種現象在錫林郭勒草原很多地方都很普遍。
老鼠自殘
錫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副站長石巖生向記者介紹說,今年錫林郭勒盟草原鼠害成災面積2375萬畝,嚴重成災面積1444萬畝,其中布氏田鼠嚴重成災面積1200萬畝,主要集中在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錫林浩特市、蘇尼特左旗等中蒙邊界線南側約100公里范圍內。
被汽車壓死的老鼠
滿興寶等人告訴記者,1996年左右,這里的水草還比較茂盛,羊的膘情也好,養羊收入可觀。1999年以后,老鼠逐年增多,草原被它們破壞得夠嗆,羊吃不飽,膘情自然下降,牧民收入也就急劇減少。許多牧民現在打算處理一部分羊,以此減輕喂草壓力。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站植保科副科長謝秉仁告訴記者,今年全區草原鼠害重于往年,預測危害面積1億畝左右,嚴重成災面積5000萬畝。特別是錫林郭勒盟草原,鼠害成災最為嚴重,布氏田鼠已經形成高密度種群,平均有效洞口數為623個/公頃,最高達1210個/公頃。
鼠害肆虐 危害生態
內蒙古草原是京津以至整個華北地區最直接的生態屏障,而錫林郭勒草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屏障。針對草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狀況,國家和地方政府從2000年開始,相繼啟動了京津周邊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草、圍封轉移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錫林郭勒草原的生態環境還很脆弱,生態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特別是近年來草原蝗災鼠害的發生,使錫林郭勒草原的生態建設成果面臨重大挑戰。
鼢鼠土丘
近日,內蒙古草原工作站高級畜牧師、草原鼠害防治專家喬峰指出,布氏田鼠生活在植被非常低矮幾乎裸露的地方。在錫林郭勒盟,以前草長得很高,布氏田鼠只能生活在個別窄小地區。但近年來草場嚴重退化,這種田鼠竟成了重要害鼠,不僅吃草,而且挖洞,加劇沙化。長爪沙鼠只適合在荒漠的環境中生存,過去在錫林郭勒草原只在路邊、居民住所少量存在,而目前在東烏珠穆沁旗等地集中連片,形成了災害,標志著這個地區的草原已經極度沙化。
同時,由于草原鼠害猖獗,牧草大幅度減少進一步加劇草原退化;草原極度沙化,又為長爪沙鼠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場所和大量繁殖的條件。爪沙鼠的一個洞系就可挖出成噸的沙土,是揚沙的材料。長此下去,形成惡性循環,鼠害不及時控制,就會制造出“草原中的沙漠”。
阿巴嘎旗政協副主席廷·巴特爾也憂心忡忡地說,錫林郭勒草原近年來鼠害連續重度發生,不斷吞噬草原建設成果。如果鼠害再不抓緊治理,那么用不了多久,老鼠將成為草原上的主角,到那時,我們在草原見到的將不再是畜群,而是鼠群。
滅鼠工作 長期艱巨
錫林郭勒盟高度重視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今年計劃防治以布氏田鼠為主的草原鼠害800萬畝,其中草原無鼠害示范區建設400萬畝,常規草原滅鼠400萬畝。目前,800噸毒餌已經落實,其中500噸已經運到鼠害防治現場。已經預訂一架飛機,檢修大型防治機械20臺(套),開始鼠害防治工作。在受災最嚴重的阿巴嘎旗,已經預撥50萬元,作為飛機滅鼠的啟動資金,計劃完成飛機防治100萬畝。受災較重的東烏珠穆沁旗配套資金10萬元,利用鷹架(墩)等生物方法防治草原鼠害。
一些專家告訴記者,錫林郭勒草原等地可以抓住春季草原害鼠貯存食物消耗殆盡及草場未返青的有利時機,對草原鼠害進行集中連片大面積防治。但是由于近幾年內蒙古許多草場連續發生旱、蝗災和鼠害,牧民生產、生活出現較大困難,幾乎不可能再籌集資金滅鼠。阿巴嘎旗政協副主席巴特爾說:“牧民們也想盡快將害鼠消滅干凈,但他們沒辦法,只好指望我們政府來滅鼠,可是政府部門一時也沒有太多的好辦法。”

枯黃的草場
記者調查發現,內蒙古草原目前滅鼠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利用機器噴灑藥物、鷹架招鷹和鼠類天敵滅鼠,但這些人工辦法局限性較強,很難大面積推廣使用。相對而言,利用飛機噴灑藥物能使滅鼠效果得到明顯提高,但由于專用飛機架次較少,租賃費用較高,所以飛機滅鼠的辦法執行起來也有一定困難。
錫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副站長石巖生無奈地說:“與大面積受災草場相比,現有的滅鼠資金和藥物簡直是杯水車薪。”根據內蒙古草原管理部門粗略計算,防治經費以每畝0.50元計算,全區至少需要滅鼠經費5000多萬元,而目前僅僅撥付200萬元,還存在4800萬元的經費缺口。
據了解,錫林郭勒等草原的植保工作起步晚,投入少、專業人才少,測報防治水平低,尤其在草原鼠害、蝗災的控制方面,對其規律、藥劑、專門器械、有效天敵對生態環境的調控技術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目前所做的一些科研工作,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不能充分滿足生產的需要,導致救災防災缺乏快速高效的技術手段。
同時,布氏田鼠、長爪沙鼠等草原上主要生存的老鼠多年來已增強了藥物抵抗能力,傳統滅鼠藥物對它們的殺傷力明顯減輕,而全國范圍內也普遍缺乏不會對草原產生副作用的新型滅鼠藥類,所以亟待使用技術含量更高的滅鼠藥物。最讓人擔憂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錫林郭勒盟草原等鼠害重災地區,過去主要在南部農牧交錯地帶及沙化草原區危害的長爪沙鼠正向北入侵,與布氏田鼠成為混生鼠,對草場的破壞強度更大。
利用化學藥物制劑滅鼠是錫林郭勒盟目前滅鼠的主要手段,速度快、滅效高,但化學防治易造成新的環境污染,殺傷天敵,存在鼠蟲抗藥性。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營養級組成比較簡單,穩定性差,在外界力過度作用下,易遭破壞。因此,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藥劑。錫林郭勒草原未被污染的環境是其巨大的生態優勢,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根本,如今,生態環境的退化、沙化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專家指出,錫林郭勒等草原必須加強生態建設,短期內快速恢復生態,創造不適合鼠類生存的條件,惡化鼠類的生存環境。為此必須進行充分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實用技術支持,提倡生物、生態、化學、物理綜合措施。可通過改良草場,控制載畜量,劃區輪牧,圍欄封育等措施恢復植被,提高牧草覆蓋度和惡化鼠類生存環境,使草、畜、鼠之間保持協調的關系。要加強對害鼠天敵的保護,保持草原生態食物鏈的完整,物流與能流的暢通,使動物之間彼此制約。保護牧區動物多樣性,控制鼠類數量,使之形不成災害,又發揮應有的功能。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已將草原滅鼠專項經費200萬元全部用于春季草原滅鼠工作,加工滅鼠毒餌600噸已下撥到鼠害發生較為嚴重的盟市,并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鼠害防前調查。錫林郭勒盟已開展滅鼠新藥試驗和鷹架招鷹滅鼠試驗,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探索利用鼠類天敵(如艾虎、黃鼬、狐貍等)滅鼠。(完)
· 記者李云平 楊凌云 ·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