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陽。”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早在一個星期之前,商家們就已經開始打起了“促銷戰”,商場超市、大店小鋪各自搶抓“粽”情商機。隨著節日的日益臨近,粽子的“買”和“賣”都更加熱鬧了。 花樣繁多,“禮品化”漸顯
記者走
訪了市內幾家大商場和大超市,還有社區附近的小超市以及農貿市場,幾乎家家都打起了粽子的主意。在香港東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內,在顯著位置開辟了端午節專區,桌面上陳列著盛滿各類粽子的竹筐,旁邊還有方便顧客自己動手包粽子的原料如糯米、豆沙等,一批批顧客正在精心挑選。 今年粽子的花樣繼續翻新,除了傳統的紅棗粽、豆沙粽、八寶粽之外,南方的鮮肉粽、叉燒粽、蛋黃粽正逐漸被島城消費者所接受。此外,菠蘿、桂花、菌菇、巧克力等也被用來做粽子餡,比較受喜愛新奇事物的年輕人歡迎,甚至較為高檔的鮑魚、魚翅等也被商家放進粽子里,不過這些高檔餡料粽子一般都是為禮盒準備的。
與往年有所區別的是,除了散裝、冷凍或者真空包裝的粽子之外,一些包裝精美的“端午節禮盒”也紛紛亮相,種種顏色鮮艷、造型講究的禮品盒中盛放著八寶粽、海鮮粽等多種款式,商家們正在模仿月餅的促銷路線,力圖把老百姓日常的普通食品,在節日里提高附加值,最終提高銷售價格和銷售數量。
一位正在挑選禮盒粽子的小姐告訴記者,她打算買四個禮盒分別送給自己的父母和男朋友的父母。現在的人們已不僅僅局限于吃的內容,包裝也很重要,尤其是走親訪友,禮盒拿出來比較好看。
自己動手,吃出“粽”情
與上班族喜歡購買商場里那些名目繁多的粽子不同,一些年長的島城人還是喜歡自己動手包制粽子。在一些農貿市場,粽葉成為附近居民搶購的對象。
家住閩江路的萬大媽從附近的超市買了一包粽葉,她一臉興奮地說,每年的端午節自己家都會包粽子吃,今年的端午節正好是雙休日,買點粽葉,和家人一起動手包粽子,一方面享受濃濃的團聚情,另一方面,自己包的粽子吃起來更放心,口味也可以自己決定。
在菜市記者還遇見一位年輕小姐在仔細挑選粽葉。她說,雖然現在的年輕人都嫌麻煩,不會自己包粽子,但包的方法還是知曉大概,今年的端午節是周末,她們幾個家在外地的好友商議,這個端午節體味自己動手包粽子的樂趣,品嘗一份獨特的“粽”情。至于包什么餡的,她們已經計劃好了,除了豆沙和紅棗的,還想包火腿、葡萄干、巧克力的,來一個五花八門,各取所好。
傳統節日有待發掘商機
雖然端午節的促銷也搞得有聲有色,但比起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規模、聲勢仍然相差懸殊。
據記者了解,不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會包粽子,而且由于端午節是按陰歷算的,現在許多年輕人連端午節是哪一天都不知道,有的甚至已經記不得還有這樣一個節日,更不用說了解這個節日的來歷了。
而對于許多上年齡的人來說,端午節是童年時一段美好的記憶:包粽子、喝雄黃酒、點艾草、系紅線、看龍船……可現在,只剩下粽子還能用清香喚起人們的親切回憶。
即使是吃粽子,那些超市里賣的粽子,幾乎都是廠家蒸熟真空包裝后銷售的,人們吃的時候只需放入微波爐加熱即可,雖然簡單方便了不少,但也失去了過去自己動手、邊包邊蒸邊吃的那種心情。
業內人士認為,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各商家除了投入精力搞商品促銷之外,還應該在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延展傳統節日消費范圍等方面多下功夫,不應該只注重炒作洋節,而冷落了我們的傳統節日。本報記者李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