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段文利、崔軍強)經過長達6年的跟蹤調查,我國醫學專家日前在國際權威雜志《柳葉刀》撰文指出,65歲以上中國人帕金森患病率男性為1.7%、女性為1.6%。這項調查對沿用20多年的中國人帕金森患病率作出重大修正。
由北京協和醫院流行
病學教研室主任張振馨教授牽頭,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專家參與的帕金森病研究組自1996年起,在137個城鄉居民區進行了入戶調查和定期隨訪,樣本人群接近3萬人。據張振馨解釋,盡管新報告發病率為既往數據的13倍,但并不能簡單理解為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成倍增加,因為過去的帕金森病調查存在方法不科學、參與調查的人員不夠專業等問題,既往數據并不準確。
由于世界各國的老齡化水平存在差異,帕金森發病率很難簡單地進行橫向比較。按照國際通用做法,專家們以美國2000年人口數為標準,換算出我國帕金森發病率為2.1%,這個數據與國際水平相比并無差異。而在此之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黃種人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要低于白種人。
帕金森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運動減少、靜止性震顫、肌張力減少甚至僵直、平衡障礙,四大特征中具備兩項以上即可診斷為帕金森病,患者最后會死于吸入性肺炎等感染和營養不良。張振馨等專家發現,高齡是帕金森發病率的首要危險因素,喪偶、高文化程度、強腦力勞動等會加重病情,而飲綠茶和咖啡等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帕金森病。專家們建議人們平衡飲食、適量運動,以減少帕金森病的發病概率。
調查還發現,在邊遠地區及農村,帕金森病誤診率較高。以北京為例,郊區縣有48%的病人是在此次調查中被確診的,這表明誤診極有可能是導致既往發病率低的原因之一。據專家分析,城市與農村帕金森病診斷與治療存在的差距,與我國基層醫療機構中缺乏神經科專業醫生有關,也與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人們保健意識的差異有關。此外,帕金森病一直沒有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疇,不少患者因無力承擔醫藥費用而延誤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