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凡
我認識的美國人里,從世界各地領養孩子的頗為不少。一開始我不是特別理解,為什么要山高水遠千里迢迢地跑去陌生的國家,領養一個完全陌生的孩子。后來和一位年長的朋友深談了一次,她的觀點是:世界上已經有這么多人,有孩子沒人照顧撫養,我干嗎還要多生些孩子來搶占本來就有限的資源?后來我
逐漸發現這觀點挺有代表性。
我曾在飛機上碰到一隊美國夫婦,全是聯系好去亞洲收養孩子的,鬧哄哄坐了一大堆。坐我旁邊的夫妻年紀還很輕,是典型保守的基督徒,吃飛機餐之前都要做祈禱。我們攀談起來,得知他們原本就有兩個孩子,小的那個不過三歲。他們收養的動機則是在教會里讀到了一些宣傳資料,知道亞洲一些女孩子生下來就進福利院,覺得她們身世可憐,愿意領養一個孩子回來。這對夫妻在弗吉尼亞州一個小城生活。他們覺得這座城市風格太保守,白人占絕大多數,少數族裔很少,有點兒擔心領養的亞洲小孩在學校和社區里會被另眼看待。因為這個原因,他們作出一個重要決定,一旦把孩子領回來,就舉家遷去西海岸落戶,給孩子一個文化上比較寬松的成長環境。說著他們把福利院寄給他們的孩子的資料給我看,男士很認真地告訴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我們不想改變這個即將被收養的女孩與生俱來的個性,所以在領養和教育她之前,要仔細了解她的背景和性格,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和她交流。我聽了之后十分感動,因為看得出來,他們對于領養這件事兒十分用心,為孩子考慮得細致周到。我真心希望那個小姑娘在他們家里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所在的單位一共不過三十多人,倒有兩位領養亞洲孩子的,一個收養了來自東南亞的小女孩,另一家收養了一個韓國男孩子。那個東南亞小姑娘才兩歲,梳麻花辮,十分害羞,兩只大眼睛黑豆一樣盯著人看,時不時,居然還會冒出一句中文。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