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青島5月29日電 記者宋學春報道:走進青島雙星集團位于山東省即墨市馬山鎮的海江鞋業有限公司,車間一道特殊“風景”引起記者好奇:每條生產線上掛有許多類似給病人輸液用的吊瓶。總經理邢藝楓介紹說:“制鞋的一道工序需要擦汽油,過去用大口盒子盛,員工用刷子蘸。員工發現大口盒子汽油揮發快、浪費多,就創
造了這種新方法。”雙星集團在“創新”和“提質”上大做文章,經濟效益取得跨越式增長。去年銷售收入68億元,增長17.40%。出口創匯10961萬美元,增長74.85%。
1995年和2002年,雙星集團分別獲得“全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殊榮。目前,雙星集團已發展成生產“雙星”鞋、“雙星”輪胎、橡膠機械和運動服裝的綜合性制造加工業大集團。“越是名牌、越要重視質量、制造時尚產品,引導時尚潮流。”雙星集團總裁汪海說。
雙星集團還把品牌效應延伸到輪胎行業,僅今年以來就成功研制出專業化輪胎和特種輪胎等56種新產品,其中有7項保持獨家生產的優勢,提高了雙星輪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兩名職工與雙星集團簽訂了承包合同,在雙星集團沒有投入一分錢的情況下,利用雙星名牌的無形資產,承包專賣店大獲成功。由此,雙星集團鼓勵和幫助員工個人承包專賣店,搶占山區和農村的“市場縫隙”。在貴州的黃果樹瀑布雙星專賣店,記者就見到面積90平方米的店內,鞋類、運動服裝、三產配套產品竟達700多個品種。
目前,雙星集團銷售人員已發展到上萬人,在全國建立了10大經營戰區、3000多家連鎖店,形成了自主、獨特的流通體系,構建起富有競爭力的市場營銷網絡。
專家點評
1998年開始,雙星已經不滿足只做鞋,他們通過吸收兼并,實現了由“給人做鞋”到“給汽車做鞋”的跨越。短短幾年,雙星輪胎就發展成為中國輪胎十大民族品牌之一。這個發展是在雙星品牌基礎上形成的,至此,雙星品牌已擴張至鞋業、輪胎、服裝、機械等八大行業。
雙星品牌不但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而且作為民族品牌也是令國人自豪的。
最近德國人與雙星合資全鋼子午胎項目告吹,因為德國人想占大股而雙星為了保護民族品牌堅持不退讓。這表現出了雙星集團一貫的思想:弘揚民族品牌,熱愛民族品牌就是最大的愛國。所以說,弘揚民族品牌的意義遠遠大于經濟增長速度。
青島大學教授 馮國榮
《人民日報》 (2005年05月30日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