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師發現你偷著笑了,你的笑容其實很美。”“今天,你上課時沒有偷著跑出去,老師要表揚你進步了。”這些看似平常的點評,其實是一名小學教師給一名患有憂郁癥男生每天寫下的“閃光點”。“我的兒子今年10歲了,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已經逐步走出了孤獨自閉的世界,我們已經可以經常看到他的笑容了。”昨天,
家住連云港路的秦女士向記者講起兒子的故事時感慨地說。
小輝5歲患上憂郁癥
秦女士的兒子小輝(化名)在青島市海利豐學校讀小學三年級。“我們是在孩子5歲的時候發現他患有憂郁癥的。”秦女士說,導致孩子出現憂郁癥的原因與他們夫婦有關。“我和丈夫原先在外地工作,孩子出生后一直由家人帶養,后來又將孩子寄養在親友家中。”秦女士說,當5年前她和丈夫調回青島工作,并將孩子接回身邊撫養的時候,發現兒子性格非常孤僻,不僅很少與父母言語溝通,而且也不愿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作業本上耐心溝通
3年前,小輝進入學校后,孤僻憂郁的性格沒有絲毫改善,不僅如此,小輝在上課的時候,沒有耐心聽講,他不是低頭喃喃自語,就是自己跑出教室到操場去玩。“我們夫婦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向老師求助。”秦女士說。“小輝的確是一名很特別的學生。”徐老師說,剛開始的時候,她主動與小輝接觸交往,但沒有想到小輝并不領情,而且還用抵觸的情緒對待老師的幫助。既然小輝不愿意與老師做言語上的溝通,徐老師就換了另外一種交流的方式,“我當時在批改小輝作業的時候,每次都在小輝的作業本上留下一段簡短的表揚或贊賞的話。”徐老師說。
笑容常現考試滿分
記者在翻看小輝作業本時,發現徐老師贊賞或表揚孩子的內容可謂五花八門,有時僅僅是發現小輝上課時微笑了一下,有時是為了小輝主動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今年3月的一天,我在批改小輝作業的時候,發現小輝在作業本上留下了‘謝謝老師’四個字,當時,我感動得流淚了。”徐老師說,在賞識教育的激勵下,小輝漸漸地走出了孤獨,他漸漸地開始嘗試著與老師和同學接觸。“如今的小輝還有些羞澀,但爽朗的笑容經常掛在他的臉上,在剛剛結束的單元測試中,小輝頭一次考了100分,我相信他能找回自己,自信地面對以后的生活。”徐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