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美國2006年太空軍事預算正式出臺。其中空軍的太空武器預算最多,達99億美元,與2005年的81億美元相比增加了22.2%。對此,一名美國五角大樓高級官員稱:“2006年的軍事預算持續增長表明了美國國防上的一個趨勢:將太空看作是我們作戰實力的一個重要部分。
美國欲提升太空戰力引發中國擔
心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一位中國空間計劃方面的首席專家近日表示,中國非常嚴肅地看待美國提升其空間軍事能力的計劃,并有可能作出積極回應。中國的專家和領導人擔心如果美國在太空取得絕對的軍事和戰略優勢之后將開始干涉中國的內政,如臺灣問題等。
哈佛大學的專家指出,中國領導人已經認識到,拉姆斯菲爾德委員會2001年太空武器化報告把臺灣問題作為一種潛在的威脅。同樣,在2001年1月,美國的軍事演習把中國作為假想敵。中國的戰略家們相信,美國的導彈防御計劃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壓制了中國的核威懾。美國準備和日本簽訂協議共同研究和開發先進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更是增加了對中國的威脅。
中國還對布什政府2002年的“核狀況回顧”深表擔憂,因為此回顧報告呼吁美國發展打擊機動導彈的能力。報告說:“美國在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和實時情報系統之間建立聯系可能會阻止潛在的敵人在研發機動彈道導彈上進行大量投資。”這些武器將對中國未來的機動洲際彈道導彈造成嚴重威脅。
TMD和太空戰系統中國可能都有辦法對付
但是當美國野心勃勃想要發展新式太空武器的時候,中國不會就此甘心,無所事事。這位首席專家說:“在歷史上,中國發展核武器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保衛自己不受核訛詐的威脅。中國曾首先尋求制定一項武器控制計劃以禁止太空武器化,正如它現在所持的立場一樣。但是如果這種努力歸于失敗,如果中國認為自己合法的對國家安全的擔憂被忽視,那么中國將很有可能在壓制這一威脅上采取行動予以回應。”這些回應行動將取決于美國導彈防御和太空武器化計劃的具體步驟。但是,中國的行動也可能包括制造出在數量上是目前14到15倍、射程超過7800英里的洲際彈道導彈,這足以威脅到美國。
美國專家指出,目前中國擁有大約20枚液體燃料填充、從發射井中發射的單彈頭洲際導彈。但是,如果美國部署了包括100枚到250枚陸基攔截火箭的導彈防御系統,那么中國將有可能制造和部署100枚到超過300枚不等的彈頭以及能夠攜帶這些彈頭的導彈。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還將采取對付導彈防御的被動做法,其中包括了部署誘餌和反偽裝系統,并減少核導彈飛行中途雷達和紅外線的信號強度等。該首席專家說:“這些經濟而又有效的對應措施對中國來說是可行的。”他表示,中國還采取了一些措施保護其洲際彈道導彈在飛行初期和最易受到攻擊的發射階段無法被攔截和摧毀。這些措施包括了裝備快速燃燒的推進器,壓低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軌道以騙過攔截導彈的跟蹤傳感器。中國還可以同時密集發射多枚洲際彈道導彈以應對攔截導彈,或者給導彈彈體涂上反射性材料,或者是導彈在飛行過程中進行旋轉。
該專家說:“由于太空武器系統固有的易受攻擊性(如太空攔截導彈或太空激光器),而反衛星武器成本相對低廉,中國可能會發展反衛星武器作為不對稱防御手段。”另外,中國還有可能發展如小型自行引導航天器這樣的陸基動能武器。“中國應該會研制低成本和相對來說技術要求不高的反衛星武器。”但是該專家強調,中國只有在美國首先發展其導彈防御和太空武器計劃的情況下才會采取更加具有攻擊性的相應措施。中國仍然恪守其2000年國防白皮書中的政策,繼續核裁軍的步伐。阻止外層空間的軍備競賽對中國和美國來說才是更可取的戰略選擇。
美國戰區導彈防御系統
戰區導彈防御系統(TMD)主要由3部分組成:一是“愛國者”?Ⅲ型導彈,包括新型導彈、遙控發射裝置、改進的通信和計算機/軟件、改進型多功能雷達等,主要用于攔截中高空目標;二是“宙斯盾”/“標準”導彈、“布洛克”-4A系統,由配備了改進型“標準”導彈的“宙斯盾”系統和經過改進的軟件系統組成;三是戰區高空區域防御系統,它是美軍戰區導彈防御的外層攔截系統,由戰區高空防御武器系統和陸基監視雷達與火控雷達系統組成。整個系統可用1架C-130飛機運輸,便于遠距離部署,機動性能好,其設計攔截距離為200公里,攔截高度為150公里,具有摧毀大氣層外目標的能力。
目前,美陸海空三軍都在加緊建立和完善各自的導彈防御系統。美陸軍把重點放在戰區導彈防御上,擬采用新型的“愛國者”導彈系統、增程攔截導彈以及戰區高空防御導彈。海軍的計劃包括部署在海上的“低層”導彈系統和“高層”導彈系統。空軍的計劃是研制新型的機載導彈防御系統,能夠在敵導彈升空時予以摧毀。美國國防部除打算增加用于制造助推段截擊導彈的經費外,還特別重視激光反導。(阿力)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