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5月17日報道,美國國防部最近組織編寫的一份報告對美國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受到的諜報活動威脅進行了全面闡述,報告還別有用心地提到中國。這份報告稱,中國在過去20多年里情報搜集能力大大加強,目前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
美間諜報告中國
部分有8頁
據稱,這份名為《諜報威脅手冊》的報告是由美國國防部下屬的跨機構安全行動支持辦公室IOSS,責成安全咨詢公司反諜報和安全研究中心編撰的,主要發送給美國國防部和美國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作為參考指南。
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的高級研究員杰夫里·里查爾森說,這份最新的報告對中國的情報機關和情報獲取手段做了比較全面的敘述。里查爾森還表示:“這不是一份非常詳細的報告,報告里和中國有關的部分大概有8頁。所以,這是一個總結性質的報告。但是,報告對中國的情報搜集做了很好的概述。”
該報告宣稱,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情報搜集能力增長迅速,目前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報告說,在電子情報搜集方面,中國把周邊地區包括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東南亞一些國家作為重點,并對美國設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基地發出的信號尤其感興趣。
里查爾森稱,該份報告認為中國的情報搜集以周邊地區為重心,而美國的諜報網覆蓋全球,這是二者的顯著區別。這份報告還認為,盡管中國針對美國的電子情報搜集能力不斷加強,但是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從美國獲得情報的主要來源仍將是民間研究機構的出版物和國會文件等公開材料。
報告還將范圍無限擴大,稱中國在美國設有7個外交機構和大約2750個商務機構;目前居住在美國的在校和已經畢業的中國留學生估計有10萬人。這些因素意味著中國在美國擁有巨大的情報搜集潛力。報告說,中國在人工搜集上采取了“廣種薄收”的策略,也就是說,利用很多人員來搜集數量有限的情報,以求積少成多。但是反諜報和安全研究中心分析處主任保羅·摩爾說,這種做法效果有限。不過這份報告還強調,盡管中國在情報搜集上使用的人海戰術缺乏效率,但是由于投入的人數眾多,因此也可能會導致美國的司法和反間諜部門在應對的時候缺乏良策。
美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
從美國出臺的這份間諜報告關于中國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刻意將中國刺探周邊國家的情報作為重點,想借此破壞中國與周邊國家已經建立起來的良好關系,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孤立中國,減小中國在周邊地區乃至整個亞洲的影響。而美國此番“良苦用心”,就是因為美國日益感覺到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超過了自己。
據報道,悉尼一個著名的研究機構——羅伊機構日前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9%的澳大利亞人對中國“感覺良好”,而對其強硬的盟友美國持好感的人只有58%。韓國、泰國以及美國在亞洲的正式盟友菲律賓和日本近幾個月進行的民意調查,也都顯示出類似的感覺轉變。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也刊登文章指出,隨著中國在政治、經濟、多邊關系和軍事方面影響的增長,北京對其亞洲鄰國已顯示出十足的魅力。
《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的文章,對正在崛起的中國“軟力量”以及它對亞洲周邊國家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文章稱,在亞洲多國民調表現出中國的形象正在上升而美國的形象逐漸下降時,也許美國人會問:亞洲到底發生了什么?沈大偉指出,從政府層面看,美國幾個亞洲盟友官方都表示,將忠誠于自1975年以來所形成的盟友架構。但這些亞洲國家的民調卻反映出,在輿論方面已出現了中國比美國更受歡迎的令人關注的轉變,只有日本除外。
沈大偉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和一些感覺的轉變,已促使這些中國的外圍國家重新調整他們與北京的關系。在中國的影響與日俱增后,許多國家將把中國視為亞洲地區的領導國,或至少重視北京的利益,關心北京的決策制定。
中國未來發展無法逆轉
面對美國發出的遏制中國發展的號令,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5月17日,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上海發表演講時稱,“當我們說到亞洲時,實際上很多時候說的是中國。亞洲對世界的影響,若是不談中國,就不會有那么大的作用。”李光耀表示,在今后,中國將有能力維持長遠和穩健的經濟增長。李光耀說:“中國領導人常說的一個詞叫作和平發展;我認為這是未來五十年中國都應當堅持的立場和發展目標。”在演講中,李光耀講述了自己與中國和中國領導人交往過程的不少細節,他表示,自己從中體會到了中國領導人對和平發展不容質疑的信心。本報專稿
石江月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