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亞洲杯結束后,中國隊即著手準備世界杯預選賽。 小組賽上,中國隊與香港、澳門、文萊三隊分在一起。前五場比賽中,中國隊四勝一平,最后一輪只需主場戰平香港便可穩獲出線權。這時人們對中國隊的期望進一步升級,要求中國隊在對香港隊的比賽中不但要勝,而且要大勝
,要打得對方連招架之功都沒有。賽前,足球報發表署名文章《竹密難擋流水過》,認為“香港隊防守再嚴密,畢竟難擋中國隊的連續進攻,中國隊至少將以2比0擊敗香港”。由此可見,當時全國上下一致認為國家隊對香港,只是能進多少個球的問題。 1985年5月19日,中港之戰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打響。主場必須獲勝的錯誤思想讓中國隊從一開場就全力猛攻,上半場香港隊利用一次任意球的機會由張志德打進一球。隨后中國隊由李輝將比分扳平。此時如果中國隊及時調整心態,調整戰術,出線的主動權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中國隊在下半場繼續壓在對方半場內狂攻,終于被對方年輕的前鋒顧錦輝在一次反擊中再進一球。中國隊最終以1比2輸掉了這場比賽。 比賽結束后,看臺上的觀眾久久不愿離去,悲憤的人群猶如一股巨大的洪流,找不到發泄口,在場內亂竄,汽水瓶磚頭石塊如雨點般飛向場內,一名香港球員被擊中。洶涌的洪流沖出了工體,完全失控。情緒失控的球迷要求與足協領導對話,在場外攔截外賓、掀翻汽車,甚至毆打民警,釀成了所謂“5.19”事件。王書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