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我市已全面推開,部分區市運行超過一個周期。本著讓農民更多受益的原則,嶗山區、即墨市、膠南市近期分別對合作醫療實施方案進行了調整,農民的受益范圍和受益程度進一步擴大。 嶗山區:人均籌資額提到80元擴大報銷范圍和數額
&n
bsp; 從2003年1月1日起,嶗山區在全省率先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去年,在總結上一年運行經驗和不足的基礎上,對合作醫療實施方案進行了完善。為進一步增加農民受益,今年,嶗山區對有關辦法進行了再次調整。 一是提高籌資標準。根據嶗山區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情況,從今年開始,年人均籌資額由50元提高到80元。其中,中韓、沙子口街道按市財政10元、區財政20元、街道財政20元、社區居委會10元、個人20元的標準籌集。個人繳納部分向參保人員逐戶收取。低保戶人口個人繳納的部分,由區民政部門負責審核,資金由區財政負擔;貧困社區居委會應繳納的部分,以前由區、街道各按50%負擔,今年改為由區財政負擔。
二是降低報銷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參合人患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醫藥費報銷起付線降為一級醫院100元(比上年降低200元);二級醫院600元以上部分(比上年降低400元);三級醫院報銷起付線不變。補償比例比上年提高了10%-15%。每人每年住院醫藥費補償最高數額由上年的1.75萬元提高到3.5萬元。
三是增加大病種類,由上年的10種增加到20種。參合人患有大病的,經批準在門診診療的醫藥費用,列入統籌金補償范圍,補償比例由上年的30%改為按照住院標準執行(50%-80%),每年最高補償限額由上年的5000元提高到1萬元。
四是家庭病床的報銷起付線由300元降到100元,補償比例由上年的35%提高到40%,等等。
即墨:增設大病門診
實施兩大行動
即墨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始于2003年9月,主要特點是以農村大病醫療統籌保障為主、大病醫療救助為補充、門診醫療費減免為基礎。運行一個周期后,去年9月,該市按照相對穩定、逐步調整、擴大受益的原則,對合作醫療實施辦法進行了調整。一是參合農民住院醫藥費報銷起付線降低。如在一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起付線由原來的300元降為100元。二是增設了大病門診,現在已有11種大病列入了報銷范圍。三是為60歲以上老人每年免費查體一次。
從今年起,即墨市還實施了兩大行動,進一步擴大對農民的就醫救助范圍。
一是對年齡在18周歲及以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少年兒童實施“愛心行動”。這樣的患者經確診可以手術的,可隨時到即墨市人民醫院開展康復手術。所需醫藥費采取農村大病醫療統籌報銷一部分、大病醫療救助一部分、醫院減免一部分、病人家庭自負一部分的方式解決。
二是將“光明行動”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范圍,幫助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其中,白內障病人中的低保戶和五保戶患者,憑所在鎮政府和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免除全部診治費用;年齡在70歲及以上的白內障患者,憑身份證免除全部診治費用。其他白內障患者每例需交費400元。除個人自負和農村大病醫療統籌結報部分外,不足部分采取市財政補助和定點醫療機構減免的辦法解決。
膠南:增設大病門診報銷
實施大病救助制度
膠南市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從2003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在運行一個周期后,從去年10月1日起,該市對合作醫療實施辦法進行了調整。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大病報銷的封頂線較第一年提高了5000元,二是增加了大病門診報銷。
另外,膠南市還實施了大病救助制度,對年度醫藥費用在報銷后自費部分超過15000元的參合人員進行救助,最高救助額為2萬元。(本報記者王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