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來了一個好兄弟”    百團大戰時,115師主力因在山東沒編入戰斗序列,所以,參戰的三大集團為聶榮臻的晉察冀軍區,賀龍、關向應的120師和劉伯承、鄧小平的129師。
也就是說,三大集團中只有二個是師建制。    與眾不同的是,參戰部隊中還有一支正式擁有師建制的部隊,這就是暫l師。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得從暫1師師長續范亭說起。
   1935年“一二·九”愛國運動期間,北平、天津、上海、武漢、廣州……各大中城市都是一片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呼聲。
   惟獨南京異常的寧靜。
   當軍警百倍警惕地盯著校園、盯著學生、盯著社會活躍人物時,他們沒想到,一位將軍在中山陵園打破了南京的寂靜。
   那天,肅穆的中山陵冷冷清清。一位全身戎裝、面容清秀的中年軍人來到陵園。
   他邁著莊重的步伐拾階而上,來到中山先生陵前。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筆挺地佇立著,輕輕地背誦著中山先生的教誨:
   “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敢有為石敬瑭、吳三桂之所為者,天下共擊之!”
   他想起了“九一八”事變以來政府的所作所為,想起了“華北事變”期間政府的所作所為,更想起了這幾天在南京奔走呼吁,走訪各界要人的情景。
   他就是續范亭,山西崞縣人。早年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任山西遠征隊隊長,率軍攻占大同。護國運動期間起兵反對袁世凱。后在西北軍隊中任旅長、軍參謀長、國民聯軍軍校校長。
   續范亭從軍二十多年,歷經“數朝”,老同事、老上級、老部下中居高官要職者甚多。原想憑這點資本對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做點貢獻,不料一到南京,有的避而不見,有的搪塞敷衍。所到之處,毫無半點抗日氣息,只有那些“石敬瑭、吳三桂”之流到處招搖,散布謬論,深得重用。
   “生此大義不明之世,留著這條老命有什么用,不如剖腹以謝國人,在中山先生腳下成仁!”
   他拔出匕首,大呼一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然后猛地往胸口刺去。
   血,噴射在中山陵前。
   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楊虎城將軍坐在他的床邊。
   一則震撼人心的消息頓時傳遍全國:效古人哭秦庭,痛諫國人;續范亭陵園剖腹遇救。
   后來,楊虎城安排續范亭去杭州療養,傷愈后,又用專列將其接至西安,在他任主任的西安綏靖公署任高級顧問。再后,續范亭以楊虎城代表的身份前往太原。抗戰爆發后,任第二戰區司令部高級參議。
   當周恩來、閻錫山籌辦戰動總會時,雙方在主任人選上產生分歧。周恩來一考慮,最佳人選豈不就是一直在閻錫山身邊共商軍務的續范亭?周恩來一提,閻錫山立即同意了。
   續范亭很快成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好朋友。
   在戰動總會內部,共產黨的4名代表中有兩人是不常駐戰動總會的,這就是鄧小平、彭雪楓,有兩人則是常駐代表,即南漢宸、程子華。南漢宸本來是地下黨員,回山西前是陜西省政府民政廳長,楊虎城西安綏靖公署的秘書長。回山西負責統戰工作后,他公開了身份。閻錫山想以出外建軍為名,將南、程排擠出戰動總會,續范亭堅決不同意,從而使這兩名戰動總會中的中共核心人物一直擔任著人民武裝部部長(程)和組織部部長(南)這兩大要職。
   除總會外,各分會的主任大都由中共黨員出任。有一次,中共晉西區區委召開縣委書記會議。結果,與會者大多在右臂上佩戴有戰動總會的紅色臂章。主持會議的南漢宸笑著說:“你們可以把‘戰地動員’那個臂章暫時取下嘛!以免大家看到我們戰動會的干部,原來都是共產黨。”
   戰動總會經閻錫山授權管轄的區域,最初為雁門關周圍的18個縣,后來擴大為68個縣,除晉西北、晉東北一帶外,還包括綏遠、察哈爾的全部區域。共產黨還不受這種限制,只要哪兒成了戰地,或快成戰地了,就在哪里組織戰動會。如:
   1937年11月3日,戰動總會在汾陽開會。鄧小平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鄧小平在會上發表講話,把當時的形勢概括為“兩進一退”,即日軍、八路軍進,國民黨軍退。他估計汾陽很快會被國民黨的潰兵擾得大亂,要求立即成立戰動會,組織群眾好好接待潰兵,并維持秩序,莫讓潰兵騷擾群眾。
   有人插話說:“汾陽現在還不屬于戰動總會管轄區域和動員的范圍。”
   鄧小平說:“這不很快就成了戰地嗎?你們和犧盟會一起促舊政府官員干,他們逃跑了,你們就干嘛!事情迫在眉睫,要當仁不讓!”
   續范亭采納鄧小平的意見,第二天就成立戰動總會汾陽辦事處。組織大批物資和人員來接待前方退兵,僅往汾陽的醫院,就撥給了500袋面粉。由于工作做得好,國民黨軍隊的退兵很滿意,相安無事地走過了汾陽。為此,美國合眾社記者還專門前來進行采訪,并發出了報道,說:“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決不會停止。”
   11月8日,周恩來也來到汾陽。指示鄧小平統一部署戰動總會和當地犧盟會的工作。隨后,鄧小平來到李義,在李義、平遙、介休、永和、石樓、蒲縣、隰縣、大寧等縣組建了戰動會。這些縣都還不是指定給戰動總會的區域。
   戰動總會在如此廣泛的范圍內組織動員群眾、建立人民武裝,對抗日戰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晉西北一地,在一年中就動員了7萬名新兵,分別加入八路軍、晉綏軍、中央軍及其他部隊。
   對續范亭和戰動總會的工作,當時任120師副師長的蕭克在1987年11月6日發表了一個滿懷深情的講話,摘要如下:
   我們八路軍,經過長征,人數也不多。120師到太原時才8000人。在賀龍、關向應兩位革命家的領導下,我們來到晉西北開辟根據地。
   120師絕大部分是南方人,是吃大米來的,走到山西,語言半懂不懂,生活上也有不習慣之處,吃莜麥面、山藥蛋,吃飽就不行。
   怎么辦呢?
   好得很!我們來了個好兄弟,戰動總會主任續范亭。還有好多好同志也來了。
   對續范亭,過去不認識。1935年在白區的報紙上看到了他的事跡,很想見見他,但到太原時才第一次見到他。和他一交談,大有“恨逢知己晚”之慨。
   誰都知道,120師原來是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有些事,不便于出面,即便賀老總也不好直接出面。有動委會和我們配合,各方面的工作就順利開展起來了。我們不感到孤立,要兵有兵,要糧有糧,要走路有鞋穿。到1937年冬,我們的隊伍就有了兩萬多人,這還是120師主力,還有許多支隊、大隊沒算在內。兵多馬多,要的東西也就多了。比如,走路要鞋子穿。
   那么多鞋子從哪里來呀?就是動委會出面,組織晉西北150萬婦女做的,150萬婦女同志,力量多么大呀!
   我們軍隊和動委會配合很好,對續范亭,我們當作一個老革命家來尊敬他。
   戰動會有自己的武裝,1938年3月時,計有25個游擊隊,21000多人;1個政治保衛隊,1100多人;察綏游擊隊近1000人;各個縣大隊,共12000余人;還有各地不脫產的自衛隊65000余人。
   這時,閻錫山同共產黨的關系開始變壞,著手限制戰動會的發展,并最終于1939年7月取消了戰動會。為了穩住已經發展起來的武裝,就將各支隊整編為暫一師,任命續范亭為師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