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一個甲子的漫長歲月,中國人對八年抗戰和南京大屠殺等沉重歷史的記憶決沒有遠去。
人們時常緬懷、祭奠那
些為抗戰、為不做亡國奴而付出鮮血和生命的杰出中華兒女。如今,在這個長得令人心痛的名單上又多了一個芳名———張純如(Iris
Chang)。她是著名美籍華裔暢銷書女作家、《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以下簡稱《南京大屠殺》)一書的作者。為向英年早逝的一代才女表示哀悼與敬意,為不忘歷史,記者日前驅車北上硅谷名城圣何塞,采訪了張純如的父母張紹進、張盈盈兩位教授。
讓西方讀者了解史實真相
張純如,1968年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1989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新聞學士學位,1991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碩士學位,并開始專業寫作。
《南京大屠殺》是第一部向美國讀者全面揭露南京大屠殺罪惡的英文著作。不滿30歲的張純如以奔波大洋兩岸采訪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家中親人的親身經歷和深厚的英文寫作功底,完成了這部有別于枯燥歷史著作的生動紀實文學作品。1997年12月,該書出版后在美國立即引起轟動,連續數月名列暢銷書排行榜,共發行了近50萬冊,并被譯成多種文字。
張純如成了全球、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許多日軍大屠殺幸存者心目中的代言人,無數素昧平生的讀者敬仰她,她同時也遭到了日本右翼的惡毒攻擊與中傷,還有人對她進行威脅恐嚇,極大增加了張純如的心理負擔與精神壓力,導致她于2004年11月9日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張純如去世后,兩位老人經歷了難以言喻的“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楚,直到現在,情緒才稍稍平復。他們深情地為記者講述了一個敏感、智慧、勤奮、執著的女孩成長的故事,講述了在美國出生成長的張純如是怎樣獲得如此的歷史責任感和巨大的勇氣的。
張盈盈女士說,他們在家里常給女兒講中國和家族的歷史,使純如從小就對自己的“根”和“祖宗”有種特別的關注。張紹進教授祖籍江蘇淮陰,張盈盈女士祖籍貴州貴陽。大屠殺前,張純如的祖父在上海近郊太倉任縣長,協助國民黨軍隊打上海保衛戰;外祖父母在南京。母親給張純如講述大屠殺前外祖父母如何逃離南京的故事:先逃離的外祖父如何天天到安徽蕪湖的一個碼頭、在逃難人群中一遍遍高呼外祖母名字。這一場景極大地震撼了純如的幼小心靈。1994年,張純如生平第一次看到關于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她便痛下決心,要用英文把這段血腥歷史寫出來,讓不知情的西方讀者了解史實真相。
兩位老人在談起愛女時,多次使用了“執著”這個詞。他們說,張純如十幾年如一日地潛心研究,搜集資料,采訪幸存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中。也許正是這種太執著、太投入消耗了她太多的精力,造成了她的病因。特別是在《南京大屠殺》出版后,她承擔了太多的歷史重負和各種壓力,而又不愿意向家人傾訴苦悶。失去了女兒,兩位老人心痛無比,但他們同樣為純如感到自豪。張盈盈女士指著一箱箱的悼念材料,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在中文網站上為張純如制作的精美哀悼紀念冊。
“忘記大屠殺等于第二次屠殺”
張紹進、張盈盈1962年從臺灣來美,1967年雙雙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后在伊利諾伊從教、搞研究多年。兩年前,他們退休后遷居到加州與子女團聚。
談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話題時,張紹進說,八年抗戰如果中國打了敗仗,中國就成了殖民地,中國人就成了亡國奴。那場戰爭除了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外,還延遲、阻滯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他沉痛地說,抗戰八年留給中國人民最重要的遺產就是,中國一定要抗戰,如果不抵抗就只有亡國。如今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發展強大起來了。我們今天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掉歷史,不能忘記民族自強。
兩位教授還指出,對日本來說,首先應該正視歷史,不回避罪責,才能得到鄰國的原諒與信任。而從目前來看,日本并沒有正視歷史,日本修改教科書、回避歷史、掩飾罪行,右翼分子不承認對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日本是沒有資格申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
他們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純如寫書的目的就是要記錄歷史,揭露真相,敲響警鐘。如果人們忘記了歷史,悲劇就有可能重演。中國民眾有權表達心中的不滿,但一定要理性、有節制,絕不能以暴易暴。
3個小時的采訪結束了,記者手頭的那本不到300頁的《南京大屠殺》顯得格外沉重。善良的人們,讓我們再次重溫張純如曾引用過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塞爾的警句———“忘記大屠殺等于第二次屠殺”。歷史是不能忘記的!(本報洛杉磯電)李文云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