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時許,“五花大綁”的市民張先生吞下一粒外表普通的“膠囊”(右圖),成為我市首位嘗試膠囊式內鏡的病人
。這粒“膠囊”在體內被激活后,它攜帶的微型數碼相機就會“瞄準”食道、胃、小腸、大腸里不停拍攝,7到9個小時后,5萬多張照片將在電腦屏幕上全景式地展示出你的消化道的任何一個角落。
“膠囊”裝有數碼相機
昨日上午10時許,在401醫院消化內科病房里,45歲的張先生將一套帶有多個電極、接收儀的行頭捆在身上。隨后,醫生拿出了一粒淡黃色的“膠囊”,它比普通膠囊略大一點,前部是透明的。“別瞧不起這個小不點,它里面藏著玄機。”消化內科主任鐘慧閩介紹,“膠囊”里面有一架帶發射天線的微型數碼相機,病人將膠囊內鏡吞入腹內后,內鏡可借助胃腸道蠕動向前推進,在移動過程中以每秒鐘拍攝2幅照片的速度,連續工作7至9個小時,最多可以拍下5萬多張照片。
拍照結束自然排出
張先生將“膠囊”塞進嘴里后,喝一口水就將它吞進肚子里,“跟吃藥沒什么兩樣,沒有一點特別的感覺。”然而,膠囊內鏡早在他肚子忙碌開了,拍攝到的照片不斷發射到穿在張先生身上的接收儀里,等全部過程結束后,“膠囊”會從體內自然排出。此后,醫生將從接收儀里取出照片,查找患者消化系統的病情。
解決醫學檢查“盲區”
張先生對記者說:“我肚子疼已有1年多,做過各種檢查,但就是找不出毛病。”消化內科主任鐘慧閩介紹,小腸一直是醫學檢查的“盲區”,普通內鏡檢查難以觸及這一部分。膠囊式內鏡恰好可以解決這一難題,所以醫院從國外引進了島城首臺此類儀器。不過,“膠囊”的價格不菲,每粒大約八九千元。
聶向鋒陳洪坤為您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