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評體系相關內容摘要測評內容:居住小區技防、人防、消防水平①居住小區有門衛值班,有安全巡邏等防范制度。②新建商品住宅安裝有樓宇對講電控防盜裝置,消防設施符合標準,樓道沒有被占用。③老式住宅安裝有簡易防火、防盜裝置,樓道沒有被占用。測評方式:實地考察本報記者張玉
新貴都小區
(一期)
(市南區新建商品住宅小區)
記者目擊:位于徐州路2號的新貴都小區(一期)是2002年啟用的規模較大的封閉式小區。昨天上午10時—11時許,記者走進小區看到,小區的兩個大門都有門衛值班,有保安值班交接記錄和外來車輛、外來人員的記錄,但記錄中的部分值班時間段連接不起來。
記者發現,這個小區有兩個便門裝有居民刷磁卡進入的設施,各單元門口有厚玻璃式的對講電控防盜門,但有居民反映有時不起作用。在1號樓設有小區電子監控值班室,三個電視屏幕分別在顯示著小區圍墻四周和高層樓各單元電梯內的情景。據值班人員介紹,監控室全天有人值班,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將通過對講機或電話通知小區保安和公安機關。但有的居民向記者反映,小區曾發生過幾起夜間爬樓盜竊案,他們抱怨電子監控設施和值班人員沒能發揮作用。
記者在15號樓1單元和5單元看到,通往樓頂平臺的消防安全出口均被鎖住,而且頂層居民戶外的消火栓箱內或沒有消防水帶或消防水帶與消防栓口難以相接。另外,小區內的消防通道和平時關閉的大門處,雖貼有“消防通道禁止停車”的標示,但依然有車輛停放。
記者評價:新貴都小區(一期)“三防”建設基本到位,但對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標準,還存在著一些需要抓緊改進的地方。
記者感言:作為新建商品住宅小區,這個小區具有較好的“三防”建設基礎。但不容忽視的是,再先進的硬件如果在管理使用上不到位,也只能是形同虛設,如電子監控系統等,有時會因為缺乏管理而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再如門衛登記外來車輛和人員制度、小區車輛管理、消防管理制度,因為缺乏監督落實而造成了隱患……要達到“三防”設施健全、制度落實的文明小區標準,需要有關政府部門做好指導、檢查、監督,需要有關開發單位和物業管理單位真正負起應負的責任、抓緊落實改進措施,也需要業主委員會和廣大居民共同參與、發揮好社區治安主人翁作用。本報記者戴謙
芙蓉路96號
(市北區老式住宅樓)
記者目擊:芙蓉路96號是一幢7層高的老式住宅樓,地處一片不封閉的住宅小區。記者在周圍轉了轉,發現這片小區有兩個治安值班亭。據治安員介紹說,物業公司和街道共同負責小區的治安,兩個治安亭內的治安員均是24小時值班,實行三班倒。記者從96號樓的居民那里了解到,盡管所處的這片小區不封閉,但是治安狀況比較好,幾乎沒有發生過盜竊案件。記者還觀察到,治安員能及時管理小區內的車輛,沒有亂停亂放的現象,道路暢通。
記者了解到,這座樓屬于1998年前建設的老式住宅樓,是這片小區中較早建設的一批樓,當時沒有統一安裝防盜門和對講門。記者在這座樓的4單元看到,如今,樓里的每戶居民都自行安裝了防盜門。樓內每兩層之間都安裝有消防栓,但是有的消防栓已經銹跡斑斑,樓上的居民反映他們沒有見過有人來對這些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這個單位的每層樓有5戶居民,記者在一樓和三樓都發現,樓層盡頭的兩戶居民用鐵門封住了部分樓道,把樓道占為己用。在四層和五層之間、六層和七層之間的樓道上,還堆有幾袋雜物,影響了樓道的暢通。尤其是無人居住的頂樓,堆放的雜物簡直讓人難以下腳。
總體評價:在現有的實際情況下,技防、人防和消防的水平還比較令人滿意。
記者感言:居民樓院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地方。近年來,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安全是其中最重要的條件。芙蓉路96號樓作為老式住宅樓,在建設的時候配套設施就不夠完善,給后期的管理增加了難度。對此,物業公司、居民及相關部門更應該各負其責、同心協力,通過后天的努力彌補先天的不足。尤其在硬件設施短時間內難以改善的情況下,樓內居民更應該“文明從我做起”,為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本報記者隋峻
青紡機械廠第四宿舍
(四方區老式封閉小區)
記者目擊:位于四方區南豐路24號的青紡機械廠第四宿舍共有30多棟住宅樓,其中有一半左右建于上世紀50年代。小區主要有兩個大門,分別位于南豐路和萍鄉路,記者在兩個大門均未發現有門衛值班。據小區居民講,這兩個大門在夜間是關閉的,而旁邊的側門則是24小時通行。在南豐路大門口,記者見到一處鎖著門的小治安亭。宿舍家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區有安全巡邏防范制度,并安排1人在夜間專門值班巡邏,但一直未做值班巡邏記錄。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小區居民,他們普遍反映比較有安全感,但對小區內進進出出的外來閑雜人員(如收廢品者)大多不放心。居民們說,一些收廢品人員或亂貼小廣告者白天經常出沒于各居民樓道,容易帶來較嚴重的財產安全和垃圾衛生隱患。記者逐棟樓進行查看,發現這些樓的單元門均未安裝對講電控防盜裝置,閑雜人員很容易進出。
記者仔細查看了小區的消防安全情況,未發現內有消防栓,大多數宿舍樓內雖然樓道較暢通,但均未設防火裝置。在10號、11號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的老式樓內,樓道上堆積著雜物;在28號、29號等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樓內,放置消防栓的壁櫥中均未發現水龍帶,取而代之的是雜物;在8號、9號等幾棟建筑年代較晚的樓內,記者則未發現有任何消防裝置。
總體評價:“三防”均有一定差距,尤其在簡易防火、防盜裝置等方面基本上是空白。
記者感言:安居才能樂業。對于老式住宅區在技防、人防、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軟肋”和“硬傷”應予以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對于消防方面的隱患,還應進一步繃緊安全弦,牢記“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建議有關部門對老式住宅樓認真排查,完善消防設施,普及消防知識,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本報記者楊波
百通花園
(李滄新建商品樓住宅小區)
記者目擊:百通花園是李滄區的一個新建小區,有59個單元樓。昨日上午8時,記者從百通花園南門進入了小區。記者發現,門衛值班室內外各有一名值班人員,其中一人手持對講機。在值班室門口擺放的桌子上,有一個出入登記簿,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進出小區的車輛狀況。據觀察,進出百通花園共有三個門口,每個門口都有值班室。一居民告訴記者,住在這里比較有安全感,不僅物業公司有24小時值班的巡邏隊伍,而且小區居民也組建了巡邏隊伍,共同維護小區治安秩序。記者也聽到反映,前幾天,一女居民在小區內道路上遭到了搶劫,歹徒雖未能得逞,但反映出小區的巡邏制度仍有漏洞。
雖然有值班門衛和小區巡邏隊,但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沒有受到門衛的任何盤問。據門衛介紹,門衛管理主要針對進出的車輛,由于小區居民較多,對出入者難以控制。
作為新建的商品住宅樓,該小區的單元樓都安裝了對講電控防盜門。但記者發現一些對講電控防盜門洞開著。樓道每兩層樓的中間都有消防栓,但是,小區內道路的兩側停靠了很多車輛,一旦發生火災等險情,極有可能因道路不通暢而延誤時機。
總體評價:根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試行)》中的有關測評標準,記者認為該小區符合測評標準。
記者感言:居家過日子就圖個安全、舒適,住得安心、放心是很多居民最大的心愿。百通花園作為一個新建商品住宅樓,技防、人防和消防等“硬件”是比較好的,但在“軟件”上也露出了“軟肋”:對居民防控設施使用、對進出小區的人員、對車輛停放等方面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同時,居民群眾也應該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只有大家一起打防結合、群防群治,才能營造一個更加安全、更舒適的生活空間。本報記者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