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我省進出口貿易首度出現34.8億美元的“大順差”,其中出口保持了41%的高速增長,進口增長僅為7%,進出口增幅差距之大為近5年罕見。若縱向比較,2004年我省進口平均增幅為38%,今年一季度陡落31個百分點。
對于這一變化的深層原因,省外經貿廳計財處副處長張型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作了分析
。他表示,應以“正常”的目光來看待這種變化。山東進口低速徘徊,有三方面原因。
首當其沖是進出口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些企業推遲了進口,以免承擔由于匯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眾所周知,人民幣升值將抑制出口、帶動進口;反之在升值前夕,企業就會盡量多出口、少進口。
其二,今年以來,國家針對經濟過熱所做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基礎設施建設萎縮,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從50%左右回落至20%左右,這直接造成設備和原材料進口的大幅減少。
另外,由于國家政策和國內外供需的變化,棉花、大豆、原油的國際價格大幅上漲,不少企業選擇了持幣觀望。如短短三個月內,大豆和棉花的國際價格漲幅已分別達到了9.54%和7.14%。
據了解,僅機械和設備、計算機通訊和技術、原油、棉花、大豆五大類進口產品,今年一季度同比就少進口了7億美元,影響了我省進口增長近12個百分點。
山東經濟學院副院長王乃靜教授今天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長期的進出口增速失衡將為我省產業升級埋下后患。他認為引進海外技術、設備是推動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若進口長期停滯增長,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也會因此放緩。
但他同時表示,我省進口低速增長只是暫時的,從發展趨勢來看,進口快速增長的動力依然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內旺盛的需求將拉動進口持續增長。
張型成說,預計從6月份以后,進口將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并在第四季度達到25%左右。但是,今年進口增速超過30%的可能性不大。
記者從省外經貿廳的最新外貿統計上看到,本月前20天,我省進口增速已達到13.8%。(完)(記者 王 爽 實習生 陳小莉)
責任編輯 原霞